龔自珍
金粉東南十五州,
萬千委屈歸名人。
都在監獄裏,
群裏的人才範都在上遊。
避席聞文字獄,
所有的書都是為了米和梁的利益而寫的。
田橫有500人,
不返回所有列?
龔自珍(1792-1841)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時代。而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大清帝國,就像壹艘古老的沈船,千瘡百孔。舊時光雖逝,但死了壹會兒也不僵。當時社會烏煙瘴氣,毫無生氣。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說:“九州風雷怒,千馬同學悲。我勸諸神再握手言和,不拘壹格降人才。”其中“萬馬齊上陣”的場景就是當時社會的形象寫照。這首《歷史頌》是投向黑暗現實的又壹把匕首。
這首詩是作者在1825年寫的,當時道光五年冬住在昆山。雖然以歌頌歷史而聞名,但實際上是諷刺。第壹副對聯:“金粉東南十五州,各種恩怨歸名士。”諷刺當時那些風頭正勁,互相標榜的人。大部分是依附於權貴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這些人沒有知識,沒有理想,沒有道德。他們相互勾結,相互排斥。他們終日爭名奪利,這就是詩中所說的“恩怨”。金粉,古代婦女化妝用的鉛粉,在這裏指的是繁榮美好的生活。東南十五州,指江南富庶之地。這兩句話用“金粉”來襯托那些所謂名人的庸俗生活。而“金粉”就是這些人追捧的對象。
顓頊:“都在牢裏,團迷的才華在上遊。”這兩句寫的是親近大官僚、大鹽商,控制壹切鹽政的人;搖團扇的人才在朝廷身居高位。獄盆,煮鹽的工具,這裏指的是持鹽政策。與封建皇帝或大官僚關系特別密切的幸運大臣或客人。都是為了大局。團扇中的才子,指的是那些愚昧無知,行為卑劣的貴族子弟。此聯與第壹聯緊密相連,至今仍是《金粉東南十五州》中的事。壹方面是特別擅長謀利、謀利、從政無操守的黑客在發號施令;而萬的弟弟盡管生活放蕩、腐化,無所事事,卻能屹立於政權之巔。這樣的社會,這樣的時代,是那麽的絕望和令人窒息。
頸聯:“怕聞文字獄,為米梁寫書。”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文人因為害怕文字獄而躲得遠遠的,不敢說話;就算有人寫書,也只是為了謀生。這兩句話充分體現了作者揭露和批判現實的勇氣和魄力。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的文字獄在清朝是最激烈的。尤其是康、雍、甘三朝發展到極致。我不知道有多少知識分子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這讓整個社會生活在壹種極其恐怖的氛圍中,尤其是知識分子,不敢有壹點掙紮。許多人不得不壹頭紮進那堆舊紙裏尋求安慰。不敢面對現實,更不敢面對現實。在這麽黑的鐵屋子裏,龔自珍敢發出這樣的叫聲,膽子真的很大。聯系到上面兩副對聯,也就是說,除了那些無聊無恥無能的名士之外,清朝社會之所以死氣沈沈,毫無生氣,還有壹個重要原因:文字獄。龔自珍的兩首詩既顯示了他的勇氣,也顯示了他敏銳而獨到的眼光。他是壹個清醒的人。壹個“天下皆醉我獨醒,天下皆濁我獨醒”的清醒者。
再看尾聯:“田橫五百人,不回來等?”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現在的東南那些名人中,已經沒有再有骨氣的人了。這是對當時臥薪嘗膽、名利雙收、賣身於清朝統治者的士大夫的諷刺。這裏有個典故。田橫是楚漢相爭時齊國的貴族。他壹度占據了齊國舊地,自立為齊王。劉邦滅了項羽後,田橫帶領五百多人逃到島上。後來田橫因為不服劉邦而自殺,手下五百多人全部自殺。詳見《史記·田言列傳》。作者引用這個經典來諷刺那些名人,他們只知道爭權奪利,毫無廉恥。列侯,漢代所制,在異姓大臣中有立功封職者,稱為列侯。
龔自珍是近代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主張經世致用,改革內政。在這首詩中,他揭露了當時的政治黑暗,痛斥了壹批東南地區的所謂名士庸俗、庸俗、禍國殃民。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百年有目共睹。在藝術上,這首詩雖然是壹部關於時政的作品,但並沒有著重論述,也沒有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只是籠統地指出了現實中的黑暗現象。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態度。觀點明確,語言坦誠有品位,避免了枯燥單調的泛泛而談。這個典故也是貼切自然的。最後壹題蒼勁有力,滿紙都是。總之,這首詩是龔自珍的代表作,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