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雁門太守行①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②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③,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④上意,提攜玉龍⑤為君死。
註釋
①雁門太守行: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古雁門郡,占有今山西西北部之地。
②燕脂:即胭脂,色紅,比喻血。
③易水:在今河北省易縣。
④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置千金於臺上,以招攬人才。
⑤玉龍:指寶劍。
賞析
這是壹首描寫平定藩鎮叛亂戰爭的記事詩。詩人首先用“黑雲壓城城欲摧”來形容叛軍人數的眾多和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與危急形勢。而我方守城將士身披鎧甲,陣列整齊。當壹縷陽光從雲縫裏鉆出來,守城將士的鎧甲頓時金光閃閃,分外奪目。這裏詩人借用陽光來渲染守軍將士的陣營和士氣,與黑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景中有情,情景相生,煉詞造句,妙不可言。時值深秋,涼風蕭瑟,那嗚咽的號角更增添了肅殺的氣氛。叛軍開始攻城了,壹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開始了。叛軍依仗人多勢眾,步步緊逼。而守軍並不因勢單力薄而怯陣,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鬥從白天進行到夜晚,鮮血染紅了城墻,並凝結成深深的紫色。這裏詩人用了壹個“凝夜紫”就將那悲壯的戰鬥場面描繪出來。攻守雙方傷亡都很大,但守城將士依然努力地堅守著。這時突然傳來消息,說我軍的增援部隊上來了,他們已經迫近敵軍的大營。守城將士立刻士氣大振,歡欣鼓舞。戰士們馬上準備擊鼓助威,投入戰鬥。無奈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了。這時的將士們士氣高昂,他們為了報效朝廷,手提寶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詩中,詩人為了渲染戰鬥場面,巧妙地選取了黑雲、陽光、凝紫、紅旗、戰鼓等這些具有鮮明特點的景物,又分別從聽覺、視覺、白天和夜晚等多個角度,從側面加以渲染,構成了壹幅形神兼備、動靜結合的戰鬥畫面,將士們的英勇形象呼之欲出,使人如臨其境。此詩從整體來看,氣氛緊張而熱烈,意境蒼涼而悲壯,聲情凝重而激昂。充分體現了李賀詩歌意象新奇、著色鮮明、想象豐富的特點。在我國古代邊塞詩中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