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先秦兩漢詩歌發展的認識如下:
1、先秦時期,詩歌多以神話、寓言的形式存在,形成了中華特有的語言體系,為後世相對精煉的詩詞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春秋時期,民間詩歌文化發展興旺,出現了《詩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雅主要是朝廷樂歌,頌主要是宗廟樂歌。《詩經》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很高,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3、到了兩漢時期,詩歌進壹步發展。漢樂府民歌直接繼承了《詩經》中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4、兩漢時期還出現了文人五言詩,這是漢代民間詩歌向文人詩歌轉變的重要標誌。文人五言詩逐漸取代了辭賦的地位,成為最盛行的創作體裁。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誌。
先秦兩漢詩歌在文學史的地位:
1、先秦兩漢詩歌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壹時期的詩歌作品,如《詩經》、《楚辭》、樂府、古詩十九首等,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那壹時期社會的風貌,也體現了那壹時代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觀念,為後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2、先秦兩漢詩歌在文學形式上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例如,《詩經》的四言體、楚辭的騷體、樂府的雜言體、古詩十九首的五言體等,都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五言詩的創立,為唐代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3、先秦兩漢詩歌在思想內涵上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詩經》中的風,反映了那壹時期社會的真實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楚辭》則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表現了作者對自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樂府和古詩十九首則表達了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和人生感悟,具有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