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意象就是詩歌中已經帶有主觀感情色彩的景和物。比如楊柳表示送別懷遠,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松柏表示堅強正直。梧桐表示淒涼悲傷。荷葉和竹子寓意高潔。猿嗚和鳥鳴表示淒涼哀傷。羌笛和烽煙象征思鄉和戰爭。
有些是詩歌僅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還難以真正把握其情感。這時就要借助作者的個人經歷,作品的寫作背景來理解作者的情感。
下面從詩歌中寫花的古詩句《雪梅》中,去尋找詩眼,去領略意象,去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 四上? 雪梅? 宋/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壹段香。
此詩的詩眼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壹個遜壹個輸,這裏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正如詩人聰善寫道:
爭春
雪花說:
我是春的使者
我給大地披上棉衣
預示春天即將來臨
梅花說:
我才是春的象征
我用微笑和清香
悄悄報告春的消息
我說:
妳們都是春的精靈
也是詩的寵兒
壹起綻放春天的美麗
雪花和梅花爭吵起來了,他們誰也不肯服輸,認為自己才是最美的春天使者,這是多麽可愛的想象,詩人想做個裁判,可拿起筆來又放下了,不好評價呀,想來想去,梅和雪,各有各的好,妳們還是別爭了吧。
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小小文具盒裏各種文具,他們也曾經有著爭吵,他們各自去炫耀自己的價值與用處。就忽視了彼此之間的配合與合作。
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呢?我們能夠聯系到現實生活中的互相合作的例子。吸取教訓,人與人之間更應當互相配合,互相幫助,而不是去互相地抵觸。
? 原來古詩裏有很多的智慧值得我們可以去研讀,"爭"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那麽我們寫作文時也是可以取其"詩眼"來寫的。今年的統編教材增加了很多古詩和文言文,那麽該怎麽去理解,記憶應用呢?從這首詩中我獲得了靈感。(本周作文話題,從古詩中找靈感,引用古論《雪梅》,作文題目可以是《雪梅之爭》《文具之爭》《螳螂黃雀之爭》《爸媽的爭論》等等題目,圍繞爭論,視各年級情況各自要求。)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