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懷古詩---賞析方法技巧分析
詠史懷古詩:壹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 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於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在 古代詩詞中,懷古詩是內容與思想都比較沈重的壹類作品。這類詩都是懷古惜今,“有感而發”,往往是詩人處於某種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憑吊歷史古跡,回顧 古人的業績或遭遇,自己內心產生***鳴,不禁發出對古人業績的慨嘆或抒發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調壹般都比較蒼勁悲涼。
讀懷古詩有兩點需要註意:壹是要知人論世,壹是要品賞韻味。所謂“知人論世”,就是理解詩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讀詩主張“以意逆誌”,即用讀者的 “意”,根據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東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寫作時所要表達的“誌”。懷古詩的作者是在懷念古代史實的基礎上抒發個人情懷的,詩中必然涉及到歷史 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解讀這類詩首先要根據詩中的物象確定史實,理解典故內容和它所包含的意義,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所謂“品嘗韻味”, 就是在反復吟誦、體會中,玩味詩作的情致韻味。例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鑒賞閱讀答案__羈旅送別詩---賞析方法技巧分析鑒賞閱讀答案__羈旅送別詩---賞析方法技巧分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是杜甫迫於“安史之亂”而入蜀後,於乾元三年春天寫的。詩中提到“錦官城外”的“丞相祠堂”,提到“三顧”和“出師”,我們就可以知道杜甫是在 拜謁武侯祠後寫的這首詩,所涉及到的是三國蜀相諸葛亮的事跡。詩人面對武侯祠舊址,想到諸葛亮生前的才智和業績,贊頌他“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 心”;同時對他“出師未捷身先死”,胸懷壯誌而未酬表示惋惜,以至“淚滿襟”。杜甫所以產生這樣的哀情,是因為他當時也遭遇亂世,胸懷報國之誌卻無力回 天,想到諸葛亮的結局,而發出懷古之哀嘆,實際上不也在嘆息自己嗎?仔細品味這首詩,可以發現詩的首聯壹問壹答,自開自合,開門見山地指明自己感懷的內容 是成都城外的武侯祠。“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個寫景的句子中,壹個“自”,壹個“空”,既是寫實,又體現出自己對如此壹個歷史人物的墓地, 如今卻荒涼冷清,無人關懷的感嘆。全詩的情調悲涼,這正與詩人的內心世界是壹致的。經過這樣的思考,對杜甫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就可以準確把握了。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壹首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然後思考壹下,回答後面兩個問題,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鑒賞閱讀答案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寫作特點
方虛谷雲:“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已。”
(1)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誌。
(2)內容:國家——國運衰微,統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壯誌難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對比,借古諷今,吊古傷今。
(4)語言: 含蓄蘊藉。
(5)意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吳鉤,烏衣巷,淮水,柳營,後庭花。
(6)表現手法:運用典故,今昔對比,借古諷今,即事議論。
(7)思想感情:吊古傷今,昔盛今衰,懷才不遇。
(8)風格: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沈郁。
藝術特征
1、懷古“點”的相對統壹。
既然是懷古詩,詩人的抒懷的情感必須有壹個觸發點,也就是說,懷古詩中壹般都會出現壹處(件)讓詩人產生聯想的“點”。
這些“點”既可以是某處遺跡,也可以是遺跡旁的景或物,還可以是由遺跡聯想起的歷史事件,還可以是某個歷史人物。
2、懷古形式的相對統壹。
從懷古形式的角度看,壹般懷古詩都會選擇“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變遷”這兩種對比的模式鑒賞閱讀答案__羈旅送別詩---賞析方法技巧分析古詩詞鑒賞。
從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詩人往往選取的是遺跡旁的景或物,將穿越時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和詩人當世已然不存或殘存的遺跡進行對比,從而形成壹種比較關照,抒發出時空更替的興亡之感。
從物的盛衰變遷的角度看,詩人往往將著眼點關註在遺跡本身,由遺跡現實的衰敗聯想到遺跡當年的繁盛,兩相對比,進而抒發時空滄桑之感
淘寶精品
3、蘊涵的情感趨向的相對統壹。
詩歌的終極目的都是抒發情感,懷古詩在抒發情感的趨向性上也表現了相對的統壹,壹般可分為三類。壹是寄托個人境遇。二是借古諷今,憂國傷時。三是感慨人世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