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中秋節下雨的詩句有哪些?

中秋節下雨的詩句有哪些?

1、可憐閑剩此嬋娟。——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2、月到中秋偏皎潔。——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3、分不盡,半涼天。——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4、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5、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好問《倪莊中秋》

6、丹桂花開第二番。——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7、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8、東籬展卻宴期寬。——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9、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10、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1、渾欲乘風問化工。——辛棄疾《壹剪梅·中秋元月》

12、憶對中秋丹桂叢。——辛棄疾《壹剪梅·中秋元月》

13、可惜壹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蘇軾《西江月》

14、何妨小駐聽吾語。——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5、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16、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7、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壹聲春曉。——蘇軾《西江月》

18、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19、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2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李商隱《霜月》

21、何處樓高,想清光先得。——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2、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

23、露蓼香涇,記年時相識。——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4、同是瀛洲冊府仙。——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25、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6、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27、從今三夜看嬋娟。——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28、天將今夜月,壹遍洗寰瀛。——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2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30、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我國用桂花釀制露酒已有悠久歷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戰國時期,已釀有“桂酒”,在《楚辭》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記載。

漢代郭憲的《別國洞冥記》也有“桂醪”及“黃桂之酒”的記載。

唐代釀桂酒較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釀此酒,宋代葉夢得在《避暑錄話》有“劉禹錫傳信方有桂漿法,善造者暑月極美、凡酒用藥,未有不奪其味、沈桂之烈,楚人所謂桂酒椒漿者,要知其為美酒”的記載。

金代,北京在釀制“百花露名酒”中就釀制有桂花酒。

清代釀有“桂花東酒”,為京師傳統節令酒,也是宮廷禦酒。對此在文獻中有“於八月桂花飄香時節,精選待放之花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之功”的記載。直至今日也還有在中秋節飲桂花陳酒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日裏,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文獻詩詞中對中秋節飲酒的反映比較多,《說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並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韓愈在詩中寫道:“壹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

我國用桂花釀制露酒已有悠久歷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戰國時期,已釀有“桂酒”,在《楚辭》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記載。

漢代郭憲的《別國洞冥記》也有“桂醪”及“黃桂之酒”的記載。

唐代釀桂酒較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釀此酒,宋代葉夢得在《避暑錄話》有“劉禹錫傳信方有桂漿法,善造者暑月極美、凡酒用藥,未有不奪其味、沈桂之烈,楚人所謂桂酒椒漿者,要知其為美酒”的記載。

金代,北京在釀制“百花露名酒”中就釀制有桂花酒。

清代釀有“桂花東酒”,為京師傳統節令酒,也是宮廷禦酒。對此在文獻中有“於八月桂花飄香時節,精選待放之花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之功”的記載。直至今日也還有在中秋節飲桂花陳酒的習俗。

中秋無酒不成節 “皎皎秋空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壹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這是唐朝詩人徐凝的壹首詩。壹年壹度的中秋佳節馬上就要來臨了,當我們盡情期待著碧空如洗、圓月如盤的美好夜色之時,如果來幾盅美酒、品壹壺清茶,將是何等愜意啊!

舉“酒”邀明月

在這個節日裏,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

自古以來,古人詩詞中對中秋節飲酒的描述不勝枚舉。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並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韓愈在詩中寫道:“壹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當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為人熟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無論是哪個年代,人們對中秋飲酒甚是推崇,仿佛有了幾許醉意方能襯出月的明朗,才能將心中思緒盡皆釋懷,要不怎麽說明月千裏寄相思呢?在中秋的夜晚,邀上幾個朋友,找壹個空曠的地方,帶上壹些下酒的小菜,***坐月下,壹邊等著月圓,壹邊淺酌杯中的美酒,再佐幾口小菜。三兩杯下肚,正是聊興正濃之時。以中秋為名,可以談中秋的習俗,中秋的來歷,還有中秋的詩詞歌賦把酒問青天,亦或舉杯邀明月只在觥籌交錯之間。

喝什麽酒其實不重要,只要喝得盡興。但是如果朋友當中有女生,那就得註意了,畢竟喝酒只是賞月聊天的“催化劑”,不能把人都給灌醉了。不然到了最後,月沒賞成,倒賞到壹群醉貓。在這個時候,葡萄酒就該登場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個絕妙的組合,但也要懂得品嘗。啜取壹小口含在嘴裏,用舌頭微微攪動幾下,讓葡萄酒的醇香在嘴裏慢慢擴散開來。輕吸壹口氣,讓酒香充溢口腔,稍為屏氣,再將氣自鼻腔吐出,感覺到酒香充溢鼻腔,最後讓酒液輕輕滑入喉嚨,品其余韻。

品“茗”賞朗月

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常有清茶相伴。中國人茶道精深,喝茶也是壹門學問。但煎茶確實是件繁雜的手藝,對於現在的人,聽聽即是,自不必勞心把玩。

本來嘛,中秋品茶重在談天賞月,茶為輔,賞月為主。以綠茶為便,多為沖泡法,有講究,但感覺還不算麻煩。唐人的詠茶歌中唱道:“壹碗喉潤物,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伍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等,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覺兩腋清風生。”據說每到中秋佳節,人們品茶賞月之時就會輕聲哼唱,寓意喝茶以後飄飄欲仙的心境甚能與月宮中的嫦娥壹較高低。所以,就算是壹壺簡簡單單的茶,只要得法,照樣能品出個中滋味。

在中秋的夜晚,賞月、對詩、品茶、憂思,這樣方能品出茶的真味!品茶還要講究意境,壹個幽雅的環境更容易讓人靜下心來。品茶更是壹門古老的藝術,淡淡茶香滲透著深深的古典情懷。試想壹下,在壹個古色古香的幽雅環境裏,品壹口溫熱的香茶,氤氳裊裊,何其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