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 勤儉qín jiǎn
勤:盡力多做或不斷做。儉:節省。
古人雲:“儉,德之***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壹個人、壹個家庭,大到壹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這兩個字。就是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 *** 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聯合國把每年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
*** 生活簡樸,壹件睡衣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20世紀60年代,有壹次召開會議,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壹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壹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壹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壹點壹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壹只壹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壹個貴為壹國之尊、壹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隨著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的優良傳統丟了。當前社會隨意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在這些不良現象中,“大款”、“公款”充當了主要角色。這種社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現今的物質生活日趨富足,但這不是揮霍浪費的理由。錢財花了固然可以再掙,但有些資源耗盡了卻不可再生。在遭遇“煤荒”、“油荒”之後,我們感受到了資源短缺所帶來的不便。在資源相對匱乏和人口眾多的社會背景下,提倡勤儉已不僅僅是壹種道德要求,而是每個公民必須承擔的社會義務和責任。
民間勤儉故事: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壹個叫吳成的農民,他壹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他臨終前,把壹塊寫有“勤儉”兩字的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妳們要想壹輩子不受饑挨餓,就壹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壹鋸兩半,老大分得了壹個“勤”字,老二分得壹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裏沒有壹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壹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壹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壹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壹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壹天比壹天好。
“勤儉”這個傳家寶不能丟
10月3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勤儉日,但這種無關休息和吃喝的“舶來”節日似乎難像傳統節日壹樣引發***鳴。我國人均GDP在去年達到3266美元,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我國奢侈品消費也在今年超越美國,坐上世界第二把交椅。這頂“桂冠”不算很意外,壹些地方揮霍浪費確實很驚人。有的行政機構人均辦公面積上百平米,公款吃喝唯恐不豐盛;有的城市建築熱衷標新立異,人為加大施工難度,增加建設造價;壹些地方囤地不建,造成土地閑置和社會資本的浪費。種種“未富先奢”的跡象,與我國人均收入排名尚在世界100位之後、還有壹大部分人沒有富起來的狀況比較,顯得很不協調。
我國還是壹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很重。有限的土地承載著世界五分之壹人口的吃穿住行,如果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人口和資源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小平同誌當年提出“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希望以“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同富裕,這個目標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但有那麽壹部分人,先富起來後就揮霍浪費,全然不顧社會責任和***同富裕的大局。
人類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需要是壹對長期存在的矛盾。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既是用有限資源生產更多財富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需要。在資源上必須做到又勤又儉,在我國這樣壹個人口大國尤其如此。
勤儉能促使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我國人均資源有限,即便普通如空氣和水,在壹定區域、壹定時期也是稀缺的。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壹,全國600多個城市就有400多個供水不足;我國是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而壹些公***建築動輒以用鋼量超過“鳥巢”來炫耀;我國資源利用率不高,礦產掠奪式、粗放式開發更是比比皆是。反觀壹些發達國家,封存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不用,卻大量從國外進口石油、稀土等資源,與其說是壹項戰略,更不如說是勤儉和憂患意識的長遠體現。在資源匱乏年代,勤儉能盡可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並激勵人們努力創造;而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人們享受更加多元、更高質量的消費,並不等於要消耗更多的同類資源。
勤儉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名句,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勤儉在我國傳統中被視為壹項美德,並且體現在那些成就大事業者的身上。看看當前,壹些官員因為“天價煙”、名貴表查出貪腐行為而“落馬”,足見過度的物質需求腐蝕人的精神世界,導致沒落與沈淪。中央將“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寫進了“八榮八恥”重要論述。堅持勤儉雖然屬於道德範疇,但長遠來講,構建的是人類消費倫理,故而能在國際形成***識。
放任資源的消耗和浪費而不加節制,人類將如同溫水中的青蛙壹樣,只能獲得壹時的舒適。正是基於長遠的考量,我們黨和 *** 從科學發展的高度,提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並實現這壹戰略,勤儉節約的傳統將永遠不會過時。
古代關於勤儉節約的事例崇尚儉樸、反對奢華、艱苦奮鬥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壹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壹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壹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壹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壹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妳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妳在家裏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妳自己也不註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壹種什麽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麽不改變壹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壹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裏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裏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壹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妳的建議呢廣這壹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註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裏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餵養。
3、蘇軾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註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壹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壹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壹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壹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壹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余,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壹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樸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壹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
關於勤儉節約的議論文··題目要怎樣擬?勤儉節約永遠是傳家寶
勤儉節約,壹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勤儉節約,公民必備的特殊品質
勤儉節約,關鍵要從自身做起
寫10條關於勤儉節約的建議1、在家不挑吃,不剩飯菜。衣著整潔就行,不挑穿。
2、有節儉意識,會把零用錢放進儲蓄罐或存入小銀行。
3、學習用品實惠、適用就行,不購買“中看不中用”或過於昂貴的物品。
4、家長來校接送時不會要求到小店買零食或玩具。
5、備齊備足學習用品,懂得節約、愛惜,不添置過多、過勤。
6、在家用水時水籠頭打開適中,不開過大,能做到人離開屋子隨手關燈。
關於勤儉節約的短暫文章節約用水人人有責,我們要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榜樣,我們要時時刻刻做壹些力所能及的節約用水的事情,比如,見到水龍頭在流水,我們上前去關上,看到有些人不時的玩弄水龍頭,要上前制止。
妳們有沒有遇到過這事情呢?我就有過壹次,我回老家看望我的外婆外公。找同學玩在公園玩時,無意中看到兩個女孩在洗手,但是不過壹會兒她們卻玩起了打水仗妳撲我壹下,我弄妳壹下,水壹直流著,像連綿不斷的小河,嘩嘩的流,我心裏想;真可惡,怎麽可以這樣浪費,真氣人。我想走上前去說壹說,可沒那個膽。我正琢磨著,這時,有壹個小女孩走了過來,她個子不高,紮著個馬尾辮,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彎彎的眉毛,穿著壹條短裙。她走上前去,洗了洗手,關上了水龍頭甩甩手,說;“妳們怎麽這樣,這水來之不宜,妳們怎麽這樣浪費呢?不覺得可恥嗎?”兩個女孩生氣了,反駁的說;“妳管呢,我們愛玩妳管呢,再說這水又不能喝呀!”女孩心平氣和的說;“不管能不能喝這些浪費的水通過過濾也壹樣能喝呀?妳們說呢?通過小女孩的壹番教導,他們妳看我我看妳,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低著頭,羞愧地說:“我們知道了水的好處,以後不會這樣了!我們看了心裏很高興。那樣不起眼的小女孩,竟然會說出那樣的話!她是壹個善良可愛的女孩。我聽了她的壹番話,想起以前我也曾浪費過水資源,感覺很羞愧。所以我們要團結起來,節約用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沒有水我們就會活不下去,地球也就沒有了生命存在。所以我們要團結起來,***同做“節水“好少年 。
勤儉節約的事例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官至參知政事,但仍保持著富不忘貧的品德,仍過著簡樸的生活,同當時官場上崇尚奢侈的風氣形成鮮明的對比。他俸祿雖然豐厚,卻多半用來周濟鄉鄰。平日家中都只是粗茶淡飯。有壹次,他的大兒子範純佑出門會友時由於衣服過於破舊,只好穿著弟弟的衣服。在範仲淹的影響下,全家人都養成了勤儉的習慣。
歷覽前賢國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關於勤儉節約的文章或片段雷鋒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誌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誌看齊。”這是雷鋒的座右銘,雷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短暫的壹生中,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勤儉節約,努力工作,不怕艱難困苦,嚴格要求自己,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曾影響了幾代人。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雷鋒的這種勤儉節約精神在我們這壹代人的意識中逐漸淡薄了,生活上互相攀比,大手大腳,不珍惜環境,浪費資源等不良行為屢見不鮮。本月的22日是世界水日,此時此刻又使我們想到了雷鋒的勤儉節約精神,就拿最普遍的水資源來說,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愛惜,而浪費揮霍,但同學們是否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並不豐富,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壹,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的缺口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業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億立方米,全國農村還有3000多萬人飲水困難,全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缺水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多個,全國城市日缺水量為1600萬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響城市工業產值2000億元以上,影響城市人口約4000萬人,造成我國缺水的重要原因就是人為的浪費和揮霍,沒有合理利用以及水源汙染等問題,使水資源更加缺乏。
我們現在談學習,說理想,可是如果有壹天我們連最基本的水資源都浪費盡了,我們還怎樣生活呢!更不要說學習和理想了,不要讓世界上的最後壹滴水成為我們人類的眼淚,從節水的角度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推而廣之,雷鋒的勤儉節約精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社會的發展呼喚雷鋒精神呢,人民的生活需要雷鋒精神,新世紀更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樹立長期學雷鋒的思想,制定強有力的措施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常抓不懈,雷鋒精神才能在各個方面不斷發揚光大,在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顯出強大的生命力。
關於勤儉節約的詩句,緊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關於勤儉節約的作文素材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樸,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制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每壹食,便念莊稼之艱難;每壹衣,便思紡織之辛苦。”勤儉是壹種遠見,是壹種態度,更是壹種美德!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的負責。讓勤儉成為壹種生活習慣避免生活中許多資源浪費的行為,其實只是舉手之勞,生活告訴了我們:節約不是省錢是壹種至高無上的智慧。中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歷史倡導勤儉節約,孔夫子把“勤儉”和“溫良恭讓”壹同列入基本的道德準則。周恩來和革命家們勤儉節約的故事眾所周知,成為美談,影響至今。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許多人忘了優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總開著燈;涼爽的天氣,電扇竟還運轉著;洗手間的水龍頭滴滴答答的躺著水,來來往往的人視若無睹;飯盒還剩壹大半飯菜……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壹美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範仲淹小時候家裏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壹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幹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節儉意識作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美德,應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心手相牽,用節儉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勤儉節約壹定會成為壹種時尚、壹種習慣、壹種精神。
樓主,如果答案可以,趕緊采納吧
關於勤儉節約的作文,五百字.節約美德不可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歷史上的有識之士從家族興衰、社稷興亡、朝代更替的無數經驗教訓中得到的壹條深刻警示。近日黨中央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從這壹警示中作出的壹個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興衰的戰略舉措。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節約這種美德為世代中國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時期,儉樸就
作為壹種公德,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導。《論語》中就有“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其中“儉”就是節儉。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節儉在內的五種品德,所以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墨子也極力主張要在衣、食、住、行、喪葬等方面“制為節用之法”。“節約”符合“天德”。奢侈浪費就是“虧奪人衣食之財”,侵害別人的生存權。《左傳》中說:“儉,德之***也,侈,惡之大也”。把儉樸作為培養良好道德的基礎,把侈奢看成是壹切惡行的根源。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勞節儉都作為壹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得到倡導、保持和發揚。這也是我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的同誌卻認為現在是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了,“節約”的道德觀念陳舊了,“節約”的道德要求“過時”了。有的甚至把“節約”放在破除的行列裏。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時下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詞。奢侈被認為有“派頭”,“節約”反被認為“無能”。有的人奢侈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享受生活,盡情消費”,“好日子先過,超前消費”,“打腫臉充胖子,玄耀消費”成為部分社會群體的“時尚”和生活理念。在生產生活中浪費水、電、油、紙的現象普遍存在。更為嚴重的是我們有些人民“公仆”,在“節約”與浪費大錯位的問題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帶頭講排場,比闊氣,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據報道,2004年全國用於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的開支***計7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公車消費3000億、吃喝、出國各2000億元。這7000億元是個什麽樣的概念呢?如果按我國1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要為“三公”付出的代價是538元還多。如果聽任這種奢侈浪費之風蔓延,我們中華民族“富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和精神支柱就會被摧毀,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會喪失,最終危及我們的宏偉大業。這種錯誤傾向是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的。
誠然,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全國農村還有2900多萬未能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城市還有1800多萬人是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有不少貧困地區教師發不出工資,孩子上學繳不起學費;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財政補貼在維持生活;還有壹些已經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遇到自然災害後,又重新回到貧困狀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明.佚名《名賢集》)我們國家畢竟是壹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即使達到小康水平,也談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沒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費。 *** 同誌壹再告誡我們“要節約建國,節約辦壹切事業。” *** 同誌多次講到:“我們是窮國、大國,壹定要艱苦創業。”因此,“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永遠不能丟。
我國是壹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世界發達國家,並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可走的路只有壹條,就是艱苦創業,盡可能地節約每壹點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盡可能地節省每壹份財力、物力,將之用到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用的地方;盡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壹點壹滴滋潤我們的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說,勤儉節約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珍貴的財富,最可依賴的資源,也是我們可以有信心擺脫貧困、走向富強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勤是甘泉水,儉是聚寶盆。節約不僅是在物質條件匱泛時的權宜之計,而是壹個優秀民族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狀態,也是壹個進步社會所應當倡導的文明風尚,是壹個當代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節約是壹種不竭的財富。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之中,還是在條件優裕的順利之時,這種道德要求都不會過時,也不應當過時。
現在世界是許多國家,包括壹些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註意節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他們人均收入是達兩萬多美元。但他們的學校都進行各種“憶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壹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壹。但他們生產也註意節約節儉,過日子註意精打細算。對比起來,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達1000美元,而社會上卻刮起崇闊、比闊之風。講享受、高消費都過早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同我們的國情,同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是多麽的不協調啊!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的傳統美德,重在實踐,貴在堅持。我們應牢固樹立“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的榮恥觀;黨員幹部要帶頭大興節約節約之風,為群眾做出表率;每個家庭都要節約持家,不要鋪張浪費,不超前消費;每個公民都要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自覺弘揚節約節約的優良作風,養成節約壹滴水、壹度電、壹張紙、壹滴油、壹粒米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從具體事作起,真正付諸實踐,長期堅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就壹定能在全社會進壹步發揚光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