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松怪石圖題詩中松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蒼松怪石圖題詩 詩詞蒼松怪石蒼松怪石圖題詩 (清)李方膺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幹壯川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堅, 迥幹春風碧雲裏。 (此詩已被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收錄)字詞解釋釋字;解詞: 喬:高大 矯矯:強壯、威武、挺拔的樣子 復矯矯:仍然強健、勇武、挺拔。 方未已:沒有改變姿態。 真:本來面目。 無等倫:無與倫比。 君:妳 方未已:沒有結束。 闕:宮殿 迥:遠 迥幹:傲然獨立。詩文簡介其中的畫怪石聳立,不屈不撓;蒼松挺勁,飽受風霜而生機勃勃,象征了畫家本人的錚錚鐵骨! 譯文: 妳看到了嗎,在寒冬之際,在哪裏也看不到青青的綠草;可是,妳又看見了嗎,松樹屹立著,還那麽青翠挺拔,為寒冷的冬天帶來了綠意和生機。天地之間本來都不是刻意修飾的,世間萬物貴在保持質樸本色。松樹的枝幹像山嶽壹樣雄壯,冬日裏的青秀無與倫比。它飽經風霜,經歷千年萬年。它高直的樣子表示擁護天宮,在青天之上期盼著春風。 1.品詩:引導學生課堂交流,大膽質疑,解決疑難。找自己最喜愛的詩句,說明理由。 (明確:“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青復矯矯”寫出了松在寒冬之際為大地增添了綠意和嬌姿。“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幹壯山嶽,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這壹層寫出了蒼松的品格,其中“直幹壯山嶽,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是對其品格高度贊美。而“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是隱語,隱含作者的褒揚之意。最後壹層“擁護天闕高且直,迥於春風碧雲裏”,作者從松的外形入手,為本詩更添了悠遠、清麗的意境,尤其最後壹句,“春風碧雲”帶給讀者無限的希望與憧憬,頗有“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之意。) 2.賞畫: (1)整體欣賞畫面。 (2)圖中的怪石、蒼松各有什麽樣的特點,相互關系,各有什麽寓意? 怪石:聳立(不屈不撓)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 蒼松:挺勁(飽經風霜)象征詩人剛正不阿的氣概。 (二者關系:怪石聳立,不屈不撓,為蒼松設置了壹個極好的生存背景,兩者互為映襯更顯其“蒼、怪”。畫中怪石聳立,不屈不撓,為蒼松設置了壹個極其惡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蒼松依然紮根巖石,挺拔青翠,可見其生命力之強。兩者互為映襯更顯其“蒼、怪”。)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李方膺(1695~1755),中國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清朝詩詞畫家,善畫梅,為“揚州八怪”之壹。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揚州借圓,自號借圓主人,以賣畫為生。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註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壹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著有《風竹圖》、《遊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幹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 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 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康乾時期,在我國繪畫史上,出現了壹個獨樹壹幟的畫派——“揚州八怪”,其思想性格和繪畫風格,均有異於封建正統,帶有明顯的叛逆性和獨創性,對近三百年來的畫壇,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南通籍著名畫家李方膺(壹六九六--壹七五五),字虬仲,壹字秋池,號睛江,乳名龍角,他既不是揚州人,又未如黃慎,金農等久住揚州賣畫,何以得側身於“揚州八怪”之列?關於這個問題,《中華文史論叢》壹九八○年第三輯所刊管勁丞遺稿《李方鷹敘傳》已經作了考證,其要點為:壹、人品、畫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鮮,江士慎、高翔、金農、黃慎、鄭燮、羅聘)相當,二、通州於雍正元年(壹七二三)前,還只是壹個屬於揚州府的散州,李方膺於康熙五十七年(壹七壹八)入學時,籍貫便是揚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廣義的揚州人。李方膺跟“揚州八怪”之翹楚鄭板橋的友誼,除從上面提到的幾人***同創作的《花卉圖》,《三友圖》已可略見壹斑外,更有可述者。 首先,板橋對李方膺的畫藝極為佩服,評價極高。墨竹是鄭板橋最拿手的絕技,但他《題李方膺墨竹冊》仍認為李的墨竹“東坡,與可畏之”連畫墨竹的聖手蘇軾,文同都“畏之”,可見其評價之高。至於對李方膺最擅長的墨梅,則論述更具體,評價更高,鄭板橋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後所作的《題李方膺畫梅長卷》中說:蘭竹畫,人人所為,不得好。梅花、舉世所不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為之,每見其大段大炭撐拄吾目,真惡穢欲嘔也。睛江李四哥獨為於舉世不為之時,以難見工,以口口矣。故其畫梅,為天下先。日則凝視,夜則構思,身忘於衣,口忘於味,然後領梅之神、達梅之性,挹梅之韻,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範,入其剪裁刻劃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謂剪裁者,絕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謂刻劃者,絕不刻畫,乃真刻畫。宜止曲行,不人盡天,復有莫知其然而然者,問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來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發,興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幹,夾雜飛舞,令人莫得尋其起落,吾欲坐臥其下,作十日功課而後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橋鄭燮漫題。 在這幅畫上,他還題了壹首四言詩; 梅根嚙嚙,梅苔燁燁, 幾瓣冰魂,千秋古雪。 據鄭板橋在同壹時間所作《題黃慎畫丁有煜象卷》(《板橋書畫拓片集》,原件藏南通博物館)的跋語“郝香山,晴江李公之侍人也,寶其主之筆墨如拱壁,而索題跋於板橋老人。”我們知道鄭板橋在乾隆二十五年(壹七六○)初夏他六十八歲時曾第二次來通州,李方膺的侍人郝香山拿出他所訪藏的主人的畫,請鄭板橋題辭。鄭有感於他與李方膺原來的深厚情誼和郝香山對其主人的壹片忠義,便欣然命筆,寫了上引題跋和詩,鄭板橋這次來通州,住在城北二十余裏的秦竈, “寓保培基井谷園”(金榜《海曲拾遺》),並去遊狼山,在他的集子中,留下了《遊白狼山》七絕兩首。 這篇題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畫梅花之令人作嘔;接著稱贊李虧膺所畫梅花“以難見工”,“為天下先”並具體敘述其畫梅時以不剪裁為剪裁,不刻劃為刻劃,順乎梅之天性,不見人工雕琢的藝術經驗;最後表示對這幅梅畫的“新枝古幹,夾雜飛舞”十分傾倒,願意“坐臥其下,做十日功課而後去”。這篇題跋寫得如此具體深刻、充滿感情,也反映了鄭板橋跟李雲膺結交已久,接觸甚多,知之甚深,是他們深厚友誼的重要見證。 乾隆十六年(壹七五壹)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縣後,在南京借寓項氏花園,題名借園,從此定居下來,直至二十年(壹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間整整四年時間,常與當時文壇泰鬥袁枚,畫家沈鳳過從,談詩論畫,關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壹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壹次,袁枚有詩相送。詩集卷十壹收了《送李晴江還通州》三首,第壹首有句雲:“才送梅花雪滿衣,畫梅人又逐飛。壹燈對酒春何淡,四海論交影更稀。”所寫確為初春景象,並明點“春” 字。李方膺喜畫風竹。他的《瀟湘風竹圖》畫壹方醜石,幾竿湘竹,竹梢彎曲,竹葉向壹個方向飄動,顯示出狂風大作的情景。 畫上小題詩: 畫史從來不畫風,我於難處奪天工。 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 李方膺畫風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壹首題《風竹圖》中寫道: 波濤宦海幾飄蓬,種竹關門學畫工。 自笑壹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 他當地方官三十年,遭受過幾次沈重的打擊。雍正八年(壹七三○)他在樂安知縣任上,因開倉賑災來不及請示上司,而受到了彈劾雍正十年(壹七三二)他在蘭山知縣任上,總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開荒,官員們乘機勒索鄉民,他堅決抵制,竟被投進監獄,吃了壹年冤枉官司,最後是乾隆十四年(壹七四九)在合肥知縣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貪贓枉法”的罪名而罷官。凡此種種,就是他所說的“波濤宦海幾飄蓬”。官場太黑暗了,他便棄官去學畫竹,當了“畫工”,他的性格依然未變,“自笑壹身渾是膽”,蔑視傳統,蔑視權威,愛畫狂風,以此寄托自己與惡劣環境堅決鬥爭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筆下,狂風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這僅是畫家性格的壹個方面,體現了他跟惡勢力鬥爭的壹面;他的性格的另壹方面,即對下層人民的關懷和同情,則促使他筆下的風化為使萬物欣欣向榮的春風,使勞苦大眾得到溫暖的和風。他在《題畫梅》詩中寫道: 揮筆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他希望天風把可愛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戶,讓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讓家家戶戶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這天風便是與狂風完全不同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