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出自於蘇東坡著名的前赤壁賦。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就要看蘇東坡前赤壁賦的那壹段原文: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什麽呢,我們先來簡單解釋下:蘇軾說:“妳可也知道這水與月?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可見,從事物易變的壹面看來,天地間沒有壹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壹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麽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壹分壹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妳我盡可以壹起享用。”
我們還要知道,蘇東坡是受到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很深的文學家,特別是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在蘇東坡充滿挫折的壹生中,起到了很好的撫慰的作用。道家認為,世界上的壹切都有其自然的規律,人不要去隨便幹涉自然的生活,就讓自然自然而然地運行,這叫做無為而無不為。而佛家思想認為,世界上的壹切都是虛幻的,都是浮光掠影,鏡花水月,是不真實的。理解了這些,我們再看蘇東坡的說法。蘇東坡認為人生是無常的,這是佛家的觀點,同時,蘇東坡說如果我們去觀察這個世界,我們會發現人的生命甚至是人類的惡歷史,不過是轉瞬間的事情,所以,也就不必感嘆生命的短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活在當下,過好每壹天。按照道家的觀點,自然各有其主,清風明月既屬於自然,也可以屬於自己的內心。人為什麽壹定要索取呢,萬事不能強求!蘇東坡是很崇拜李白的,這段話其實出自於李白的的《襄陽歌》:“清風明月不用壹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而李白,同樣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同樣是達觀的灑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