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清照的所有詩詞和詩詞的背景,急需!! !

李清照的所有詩詞和詩詞的背景,急需!! !

李清照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她生於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於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同從事學術研究。誌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壹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壹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壹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壹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壹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壹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壹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壹。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壹幟,從而對辛棄疾、陸遊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壹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壹位女詞人”。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壹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醉花陰》、《武陵春》等。[2]

編輯本段生平事跡

李清照出生於壹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墻南起第壹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李清照壹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

由於家庭,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李清照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李清照的成長,與她所處的自然環境也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幼年李清照畫像(6張)(12張),大部分時間是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家鄉歷城渡過的。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她是在東京長大的。那時候,北宋統治階級享樂成風,東京表面上仍極繁榮。李清照作為壹個士大夫階層的大家閨秀,由於封建禮教的禁錮,不可能像男子壹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她畢竟出身於城市,不像鄉村地主家裏的女子那樣閉塞。她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於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壹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愛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說明了她曾經受過故鄉山東的涵育。而她在愛情描寫上的"毫無顧忌",顯示了都市社會風氣和文學氣氛對她的熏染。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

[3]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壹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壹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當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壹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沈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 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壹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並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後死於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壹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誌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壹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壹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 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汙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2]

編輯本段創作成就

思想內容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臺上憶吹簫〕、〔壹翦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壹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王灼說:李清照“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碧雞漫誌》卷二)。這種批評正說明了李清照詞的意旨在客觀上是違背了封建規範的。 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壹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沈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薩蠻〕寫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日”的京洛舊事;〔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賞”,都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淒涼憔悴作對比,寄托了故國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處境,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淒慘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還寫過壹篇《詞論》,提出詞“別是壹家”的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也成為她詞創作的理論依據,著有《漱玉詞》,李清照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壹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易安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壹幟,自名壹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於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醜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詞作自成壹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2]

藝術特色

壹、傾擄真摯情 真情是詞之骨,詞之言情,貴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艷情幽懷,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寫自我愛情悲歡和親歷的家國巨變而獲得空前成功的第壹人。其前期的戀情詞,如《壹剪梅》、《鳳凰臺上憶吹簫》等,滿懷至情,連篇癡語,自然率真最能體現女性純誠細膩的靈性,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戀情詞所無法比擬的。 其後期寫愁的傷亂詞,如《武陵春》、《聲聲慢》、《永遇樂》、《孤雁兒》等篇,字字血淚,聲聲嗚咽,壹派淒楚,動魄驚心,這“載不動”的“許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淚”,“淒淒慘慘”的情懷,元地傾訴的“萬千心事”,全是發自肺腑的心聲,來不得半點雕琢矯飾。這些融和著家國之變、時代 滄桑的悲慨之曲,來自情摯意濃的詞人,植根於真實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劇人生、災難時代的映現。 二、熔煉家常語 《漱玉詞》的語言,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柳永是把詞引向市井的開拓者,他用語通俗明暢,然好為徘體,偶涉蝶默,周邦彥變俚為雅,措詞精工,施采麗密。李清照遣詞造語,自出機抒,創造了以自然率真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彭孫通《金粟詞話》)。這種語言對於北宋末期華貴典雅的詞風無異是壹種沖擊。 如“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風凰臺上憶吹蕭》)。仿佛毫不經意,沖口而出,但仔細體味,卻含意多層,十分精細。親人遠別,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說又何用;離恨別苦,難以啟口的內心隱秘,刺人衷腸,寧可自我承受,不願再增加行者負擔。 這重重思緒,微妙心態,全用家常語道出而含蘊綿綿不盡。如“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信手拈來,便增添了許多新鮮生動的情味漱玉詞的口語化、通俗化,並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無力,因為它是在口語基礎上匠心獨運、提煉加工的結果。故而落筆精警雅雋,語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濃煙暗雨”、“被翻紅浪”、“柳眼梅腮”、“紅稀香少”、“雲階月地”雲雲,平易清新,精妙傳神,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詞不重故實,不過多化用前人詩文,而長於以白描手法創造動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與 柳永的“細密妥溜”、美成的富艷典重不同,而是“沖口出常言,境界動心魄”。如《醉花陰》寫離思凝重:“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永遇樂》寫孤寂失落:“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均以直白之語,寫深濃之情,有場景,有人物,有襯映。階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閉關簾底,孤苦零丁,將無窮悲傷壹己吞咽的心態,呈現眼前,栩栩紙背,令人壹睹難忘。 《漱玉詞》的白描,具有渾成、含蓄、宛曲的特點,因而毫無淺易平直之跡。《行香子》煞拍:“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雖系以口語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聯想起人間風雲變幻、愛河如許風波,其深層意蘊是領略不盡的。 四、講求韻律美 李清照論詞很重視聲律,所謂歌詞分五音六律、清濁輕重,她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這是由詞作為壹種樂詩特質決定的。漱玉詞講究聲情,喜用雙聲疊韻,選辭註重聲韻美。夏承燾曾舉其《聲聲慢》為例,其中用舌聲15字,齒聲42字,尤其是未幾句,“二十字裏齒聲交加重叠,這應是有意用嚙齒丁寧的口吻,寫自己憂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讀來明白如話,聽來也有明顯的聲調美,充分表現樂章的特色”(《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張端義《貴耳集》稱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許第二人押。” 《聲聲慢》首句連下14個疊字,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張端義謂:“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壹下十四疊字者。”徐釩《詞苑叢談》謂其音響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李清照善以尋常語度人音律,平淡人調殊難,奇妙而諧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萬樹《詞律》雲:“其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故卓絕千古。”[4]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書法名家丁嘉耕小楷書寫李清照詞三首

[5]《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 《憶秦娥·臨高閣》 《多麗·小樓寒》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聲聲慢·尋尋覓覓》 《念奴嬌·蕭條庭院》 《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 《清平樂·年年雪裏》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減字木蘭花·浪淘沙簾外五更風》 《點絳唇·寂寞深閨》 《點絳唇·蹴罷秋千》 《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己深》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浣溪沙·繡幕芙蓉壹笑開》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 《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臨江仙·梅》 漱玉詞意

[6]《蝶戀花·暖日晴風初破凍》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漁家傲·雪裏已知春信至》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瑞鷓鴣·雙銀杏》 《長壽樂·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與秋光》 《行香子·草際鳴蛩》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滿庭芳·小閣藏春》 《慶清朝·慢禁幄低張》

《金石錄》

[7]《浯溪中興碑詩》 《烏江》(又名《夏日絕句》) 《皇帝閣春帖子》 《釣臺》 《上樞密韓肖胄詩》

《金石錄序》 《詞論》 《打馬圖序》 《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8]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1.明時楊慎《詞品》 :“宋人中填詞,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於秦七、黃九爭,不獨爭雄於閨閣也。” 2.“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壹只女兒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3.阮閱《詩話總龜》後集《麗人門》雲:“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言甚新。” 4.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壹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壹位女詞人”。 5.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 6.清照以壹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壹大宗矣。(《四庫提要》) 7.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 8.易安佳句,如《壹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 9.清人陳景雲在談到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時說:“其文淋漓曲折,筆墨不減乃翁。‘中郎有女堪傳業’,文叔之謂耶。” 10.宋人王灼說她:“作長短句能曲折人怠,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碧雞漫誌》卷二)甚至說她“誇張筆墨,無所羞畏”。[9]

編輯本段紀念建築

李清照紀念堂

[10]李清照紀念堂與易安舊居坐落於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始建於1959年,1999年進行較大規模擴修建,現今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典型的仿宋代建築。歇山飛檐綺麗多姿,懸山抱廈豐富多變,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飛亭疊瀑,展室內涵風格各異,從圖、文、像、書、畫等不同層面展示了壹代詞人的偉大成就與豐富的壹生。 濟南李清照紀念堂是全國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功能最齊全的李清照紀念堂(館)。李清照紀念堂前院門樓是壹座飛檐圓頂的四柱抱廈,雙脊比翼,顏額掛有牌匾,上寫“李清照紀念堂”,為1959年郭沫若題寫。門樓迎門屏風前後兩面分別是郭沫若題寫的“壹代詞人”和“傳頌千秋”。 正廳坐北朝南,青瓦起脊,歇山飛檐,匾額“漱玉堂”為郭沫若所題,門前抱柱上有郭沫若題寫的對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這副對聯是對女詞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廳內陳列著李清照塑像、著作版本以及後人的詩詞、題字等。正面立著的石膏塑像是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雕塑的。左邊小展室是李清照詳細的生平及行蹤圖。右邊展室陳列著後世研究李清照的著作書影及李清照年會的盛況照片。正廳東側曲廊間有“疊翠軒”,西側曲廊南端有“溪亭”,亭旁有“洗缽泉”,東側曲廊的墻上,鑲嵌著30多方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李清照詩詞碑刻。由東側沿曲廊往裏走或從西側踏過壹條竹林幽徑便是李清照紀念堂後院“靜治堂”,原是趙明誠居萊州時宅第的名字,取“靜心治家”之意。它的正中與前院建築中軸相對,前為懸山抱廈,兩側抱柱楹聯為 郭沫若題“壹代詞人”匾

[11]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師大教授啟功先生所書“濟南泉水洛下園林間氣英華鐘韻語,故國前塵歸來夢影偏安文獻讓遺嫠”。堂內有兩個展室,裏面陳列著四組栩栩如生的蠟像,分別是“書香門第”、“詞壇綻繡”、“誌同道合”、“流寓江南”,從不同時期再現了李清照的生活。 紀念堂西院為易安舊居。舊居由飛廳、走廊、方亭、石橋等組成。走進高懸的“易安舊居”匾額大門,但見院中假山堆疊,亭閣聳立,瀑布直掛,小橋流水,奇石玲瓏,松竹相映,十分雅致。正廳高屋飛檐,古樸典雅。門上匾額“有竹堂”,原是李清照的父親居汴京時的府邸名字,取竹子“出土有節、淩雲虛心”之意。兩邊楹聯懸掛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的對聯“金石錄有幾頁閑情好夢,漱玉詞集多年國恨離愁”。正廳展櫥內擺放多種文物,有清代版本《金石錄》、歷代各種銅鏡等。亭的正中懸掛著李清照的大寫意畫,畫像兩邊為集李清照的詩句所撰寫的對聯“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展廳的墻上皆為當代書畫家所作的贊詠李清照詩詞的作品。整個建築古樸清幽,既有紀念意義,又具觀賞價值。[12]

編輯本段相關研究

研究著作

《李清照集》 上海中華書局 1962 《漱玉集註》王延梯註 山東人民出版社初版 1963 《李清照集校註》王仲聞校註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李清照評傳》王延梯著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2 《李清照》程千帆、徐有富撰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2 《李清照研究論文集》濟南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編 中華書局 1984 《李清照詞鑒賞》周振甫、周篤文、劉乃昌、王延梯等撰寫 齊魯書社 1986 《李清照全集評註》(初版)徐北文主編 濟南出版社 1990 《李清照集箋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李清照資料匯編》 禇斌傑、孫崇恩、榮憲賓 中華書局 2005 《自是花中第壹流——細品李清照詞》王遠國 佘克勤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研究隨筆

《李清照:人生不過壹場絢爛花事》 衛淇 哈爾濱出版社 2010 《轉角遇見李清照》 王芳芳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曠代才女:李清照》 趙慧文、吳繼路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 《此情無計可消除:"中國古代第壹才女"李清照的詞與情》 子莊、飛雪情、春衫媚 古吳軒出版社 2010[13]

百家講壇

《李清照 》 主講:康震 壹、書香才女 二、門當戶對 三、喜憂參半 四、風波再起 五、國難當頭 六、雪上加霜 七、顛沛流離 八、再嫁婚變 九、夕陽歲月 十、壹代詞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