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涴花溪記文言文所有的註釋和解釋

求涴花溪記文言文所有的註釋和解釋

1. 浣花溪記的註釋譯文

(1)浣花溪:浣花溪又稱百花潭,在成都西部,唐朝大詩人杜甫曾蔔居於此,並在溪畔建有草堂。

(2)萬裏橋: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舊名長星橋。傳說三國時蜀國費祎(yī)出使吳國,諸葛亮在這裏替他餞行說:“萬裏之行始於此。”

因此改稱萬裏橋。(3)玦(jué):似環而有缺口的玉佩。

(4)規:畫圓形的工具。這裏指圓弧。

(5)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沈瓜:顏色像鏡子,像美麗的石頭,像綠沈瓜。鑒,鏡子。

瑯玕,美石,詩人多以青瑯玕來比竹。綠沈瓜,壹種深綠色的瓜,史載梁武帝西苑食綠沈瓜。

(6)窈(yǎo)然:幽深的樣子。(7)瀠(yíng)回:水流回旋的樣子。

(8)委:江河下遊。(9)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時,曾在浣花溪畔蓋了壹所草堂。

(10)少陵:指杜甫,他在詩中自稱“少陵野老”。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

(11)青羊宮:道觀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傳說是老子與關尹喜相約會見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

(12)蒼然:幽深碧綠的樣子。(13)平望如薺:平望過去,樹木像薺菜壹樣。

平望,平視。(14)水木清華:水光樹色清幽美麗。

(15)神膚洞達:指清新舒爽。(16)流匯而橋者三:溪水所流經的橋有三座。

(17)舁(yú)夫:擡轎子的人。舁,擡。

(18)灌縣:今四川灌縣。(19)江從灌口來:這是杜甫《野望固過常少仙》中的詩句。

江,指錦江。錦江發源於郫縣,流經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

岷江發源於岷山羊膊嶺,從灌縣東南流經成都附近,納錦江。故上文說“通灌縣”。

灌口,灌縣古為灌口鎮,西北有灌口山。(20)縛柴編竹:用柴竹做門墻。

(21)武侯祠:諸葛亮祠,因其生前為武鄉侯,故稱。(22)水檻:臨水的欄桿。

(23)梵安寺:在今成都市南,本名浣花寺,宋改梵安寺,因與杜甫草堂相近,俗稱草堂寺。(24)杜工部祠:宋人呂大防就杜甫草堂故址建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稱杜工部祠。

(25)想當爾爾:謂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這個樣子。爾爾,如此。

(26)何仁仲:萬歷時為夔州通判。別駕,即通判。

(27)嚴公:指嚴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鎮守成都的嚴武,在浣花溪構築草堂,安居了幾年。

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嚴武死,杜甫離開成都,準備出川。(28)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從容不迫。

《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

’”(29)萬歷辛亥:萬歷三十九年(1611)。(30)頃之霽(jì):壹會兒天晴了。

霽,天放晴。(31)使客:朝廷派的使臣。

(32)監司:監察州郡的官。(33)磬折:彎腰敬禮的情狀。

(34)趣(cù):同“促”,急速。(35)楚人:竟陵戰國時為楚地,因此鐘惺自稱楚人。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裏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壹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

然而壹定要到草堂壹帶,然後才有“浣花溪”這壹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罷了。行走三、四裏就到了青羊宮。

溪流壹會兒遠,壹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壹直延伸到溪的盡頭,平望像壹片薺菜。

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裏澄徹,神清氣爽。從青羊宮往西,因溪水匯流而架設了三座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裏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現在眼前。象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

溪岸人家用樹枝、竹條編紮成門戶和籬墻,很是齊整。走盡了橋,路旁邊立著壹座亭子,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

過了這裏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壹座木板橋跨越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桿覆圍著,到此才看見題著“浣花溪”字樣的匾額。

過橋,是壹片小小的陸地,象梭子那樣橫斜著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環繞著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壹座亭子,題字為“百花潭水”。

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壹定強求惟妙惟肖,但想來杜甫應當是這個模樣。

還有壹塊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著杜甫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華陽縣令時所制作的。碑文全都沒法讀了。

鐘惺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壹段非凡表現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付世事,這同孔子變換服裝、客居在司城貞子家裏避難時的情形是壹樣的啊。

其時為萬歷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時象是要下雨,不壹會兒便雲開天晴了。

朝廷使臣出來遊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象石磬那般彎曲著身子打躬作揖,喧鬧聲充滿四方。將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

這天清晨,我偶然獨自前往。楚人鐘惺作記。

2. 求浣花溪記的全文翻譯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裏橋。

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壹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壹定要到草堂壹帶,然後才有“浣花溪”這壹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

行走三、四裏就到了青羊宮。溪流壹會兒遠,壹會兒近。

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壹直延伸到溪的盡頭,遠遠望去像壹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裏澄徹,神清氣爽。

從青羊宮往西,因溪水匯流而架設了三座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裏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現在眼前。

像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溪岸人家用樹枝、竹條編紮成門戶和籬墻,很是齊整。

走盡了橋,路的左邊立著壹座亭子,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過了這裏就到了武侯祠。

祠前有壹座木板橋跨越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桿覆圍著,到此才看見題著“浣花溪”字樣的匾額。過橋,是壹片小小的陸地,像梭子那樣橫斜著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環繞著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

小洲上面建造了壹座亭子,題字為“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

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壹定強求惟妙惟肖,但想來杜甫應當是這個模樣。還有壹塊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著杜甫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華陽縣令時所制作的。

碑文都沒法讀了。 鐘子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

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壹段非凡表現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付世事,這同孔子變換服裝、客居在司城貞子家裏避難時的情形是壹樣的啊。 其時為萬歷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出城時像是要下雨,不壹會兒便雲開天晴了。朝廷使臣出來遊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象石磬那般彎曲著身子打躬作揖,喧鬧聲充滿四方。

將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這天清晨,我偶然獨自前往。

楚人鐘惺記錄此篇。

3. 《浣花溪記》短文解釋

作者 鐘惺(1574—1624),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字伯敬,竟陵(今湖北天門)人。

萬歷(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公元1573—1620年)進士,官做到福建提學僉事。他與譚元春同為竟陵派(明代後期與公安派並稱的文學流派)的創始者,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公安派相同,提倡抒寫性靈的作品,同時又企圖以幽深峭拔的風格來矯正公安派的浮淺之弊,在反對當時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方面起過壹定的作用,但由於過度追求形式,但由於過度追求形式,因而使作品流於冷僻苦澀。

著有《隱秀軒文集》。 原文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裏橋(1)。

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2)、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沈瓜(3),窈然(4)深碧、瀠回(5)城下者,皆浣花溪委(6)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7)在焉耳。

行三、四裏為青羊宮(8),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9)。

水木清華,神膚洞達(10)。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裏(11)。

舁夫雲通灌縣(12),或所雲“江從灌口(13)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14)。

如是者數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15)。橋盡,壹亭樹(16)道左,署曰(17)“緣江路”。

過此則武侯祠(18)。祠前跨溪為板橋壹,覆以水檻(19),乃睹“浣花溪”題榜(20)。

過橋,壹小洲(21)橫斜插水間如梭(22),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23),始為杜工部祠(24)。象(25)頗清古,不必求肖(26),想當爾爾(27)。

石刻像壹,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28)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29)。

鐘子(30)曰:杜老(31)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32),各不相襲(33)。嚴公(34)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於朋友大矣哉(35)!然天遣此翁增夔門壹段奇耳(36)。

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37),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38)。 時萬歷辛亥(39)十月十七日。

出城欲雨,頃之霽(40)。使客(41)遊者,多由監司郡邑(42)招飲,冠蓋稠濁(43),磬折喧溢(44)。

迫暮趣(45)歸。是日(46)清晨,偶然獨往。

楚人(47)鐘惺記。 註釋 (1)萬裏橋:在今四川成都市南。

舊名長星橋。傳說三國時蜀國費祎(衣yī)出使吳國,諸葛亮在這裏替他餞行說:“萬裏之行始於此。”

因此改稱萬裏橋。(2)玦jué:似環而有缺口的玉佩。

規:畫員形的工具。這裏指圓弧。

(3)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沈(chén)瓜:顏色象鏡子,象美麗的石頭,象綠沈瓜。鑒,鏡子。

瑯玕,美石。綠沈瓜,壹種深綠色的瓜,史載梁武帝西苑食綠沈瓜。

(4)窈(咬yǎo)然:幽深的樣子。(5)瀠(營yíng)回:水回旋的樣子。

(6)委)水流聚的地方。(7)少陵:杜甫自穩定少陵野老(少陵原,地名,在陜西西安市南)。

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8)青羊宮: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

傳說是老子與關尹喜相約會見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9)平望如薺:遠遠望過去,樹木象薺菜壹樣。

(10)水木清華,神膚洞達:水光樹色清幽美麗,使人感到神清氣爽。(11)這句說:自青羊宮羊宮向西,所流經的橋有三座,距離都不到半裏路。

(12)舁(魚yú):擡轎子的人。灌縣:今四川灌縣。

(13)江:指錦江。錦江發源於郫縣,流經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

岷江發源於岷山羊膊嶺,從灌縣東南流經成都附近,納錦江。故上文說“通灌縣”。

灌口:灌縣古為灌口鎮,西北有灌口山。(14)稍斷則復見溪:沒有人家的地方又露出溪水來。

(15)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溪邊的人家)編起柴竹做門戶墻籬,很是整齊。(16)樹:建立。

(17)署曰:寫著。(18)武侯祠:諸葛這的廟祠,在成都市南百花潭上。

(19)復以水檻:此語連上文的意思是說:板橋兩帝有欄桿,上復頂蓋,銷售量走廊壹樣。(20)牓:匾額。

(21)水中的陸地。(22)橫斜插水間如梭(所suō):橫在水中,象任插著的梭子壹樣。

梭,織布用的梭子。(23)梵安寺:在成都市西南五裏,與杜甫草堂相連。

研制成功為桃花尼寺,隋文帝時改為梵安寺,俗稱草堂寺。(24)杜工部祠:在浣花溪上,宋朝呂大防所建。

(25)象:植 甫的象。(26)肖:相象。

(27)想當爾爾:憑主觀想象,認為如此。(28)別駕:明代州府副長官通判的別稱。

署華陽:代理華陽縣令。署,代理官職。

華陽,今四川華陽。(29)碑皆不堪讀:碑文已風蝕得不能讀了。

(30)鐘了:作者鐘惺自稱。(31)杜老:對杜甫的尊稱。

(32)東屯:夔州(今四川奉節)東瀼溪,據說後漢時公孫述在這裏屯過田,所以叫做東屯。公元766年四月,杜甫從成都遷移到這裏居住。

險奧:形勢險要、地方僻遠。(33)查襲:相同。

(34)嚴公:指嚴武。嚴武做劍擊節 度使時,經常照顧杜甫的生活。

(35)這句說:如果嚴武不死,杜甫可以壹直在浣花溪住下去,在患難中朋友的幫助是太重要了!(36)夔門:夔門峽,即四川省東部瞿塘峽西口,為四呼東面門戶。這句說:但這也是天意讓杜甫來到夔門,使那裏增加壹些勝跡罷了。

(37)暇整:安祥不煩亂。(38)司城貞子:春秋時陳國的大夫,姓名不祥,死後尊為司城貞子。

4. 浣花溪記前兩段原文翻譯

作品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裏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壹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壹定要到草堂壹帶,然後才有“浣花溪”這壹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

行走三、四裏就到了青羊宮。溪流壹會兒遠,壹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壹直延伸到溪的盡頭,平望像壹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裏澄徹,神清氣爽。從青羊宮往西,因溪水匯流而架設了三座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裏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5. 浣花溪記前兩段原文翻譯

作品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裏橋。

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壹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壹定要到草堂壹帶,然後才有“浣花溪”這壹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

行走三、四裏就到了青羊宮。溪流壹會兒遠,壹會兒近。

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壹直延伸到溪的盡頭,平望像壹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裏澄徹,神清氣爽。

從青羊宮往西,因溪水匯流而架設了三座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裏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6.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翻譯和原文及中心思想

作品原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juàn)長(cháng)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

布衾(qīn)多年冷似鐵,嬌兒惡(è)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gān)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sāng)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shà)千萬間,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wù)見(xiàn)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作品譯文 八月裏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沈落到池塘和窪地裏。 南村的壹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這樣狠心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幹燥不能呼喝,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壹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黑得像墨壹樣,深秋天空陰沈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壹下雨屋頂漏水,連床頭都沒有壹點兒幹的地方,房頂雨漏像麻線壹樣密集不斷。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又濕又冷的長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壹樣?唉!什麽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中心思想

這首詩通過描寫個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並推己及人,表現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襟和濟世情懷。抒發了詩人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僅供參考 歡迎采納 希望幫到妳 記得采納喔 :-D

7. 納蘭性德幾首詞的解釋與意境

我來解釋壹下《如夢令》吧

纖月黃昏庭院, 黃昏時的壹彎新月照映著庭院。

語密翻教醉淺。 酒醉後思量太多反而變得清醒了。

知否那人心? 那個人的內心,

舊恨新歡相半。 是否存著壹半舊恨壹半新歡?

誰見? 又有誰能看見,

誰見? 誰能看見?

珊枕淚痕紅泫。 紅枕因眼淚浸濕的思念

這是壹手寫男女情別的詞,全詞呈壹種優美的傷感,借小院的夜,已涼的枕,多苦的思量來襯托離別的淒涼和無盡的相思。

8. 找15首古詩

七絕·春宵 春宵壹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沈沈. 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壹樽還酹江月。

七絕·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禦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壹朵紅雲捧玉皇。

七絕·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五絕·守歲詩 兒童強不食,相守應歡嘩。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

七律·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七律·儋耳 霹靂收威暮雨開,獨憑欄檻倚崔嵬。 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

野老已歌豐歲語,除書欲放逐臣回。 殘年飽飯東坡老,壹壑能專萬事灰。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七絕·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七絕·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七絕·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七絕·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詞·蔔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詞·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樓中,尊酒相逢, 樂事回頭壹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 細撚輕擾,醉臉春融, 斜照江天壹抹紅。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陽召我魂[1]。 杳杳天低鵲沒處,青山壹發是中原。

詞·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 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年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詞·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壹點明月窺人, 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 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詞·洞仙歌 江南臘盡, 早梅花開後, 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 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 盡日無人, 誰見金絲弄晴畫? 斷腸是飛絮時, 綠葉成陰, 無個事、壹成消瘦。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 便吹散眉間壹點春皺。

詞·賀新郎 乳燕飛華屋。 悄無人、桐陰轉午, 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 扇手壹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 枉教人夢斷瑤臺曲。 又卻是, 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盡, 伴君幽獨。

秾艷壹枝細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 花前對酒不忍觸。 ***粉淚, 兩簌簌。

詞·浣溪沙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壹村香。 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擡醉眼,捋青搗買麨軟饑腸。 問言豆葉幾時黃。

詞·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詞·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1]: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2],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3],坐聽荒城長短更。

詞·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詞·江城子 天涯流落思無窮。 既相逢,卻匆匆。

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余如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詞·江城子之三 鳳凰山下雨出晴。

水風清,晚霞明。 壹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 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 人不見,數峰青。

詞·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彀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