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立秋的古詩詞

描寫立秋的古詩詞

描寫立秋的古詩詞如下:

1、《立秋》作者:吳藕汀,檐果欄花落葉驚,瑤池仙種正滋榮。立秋欲試鳴蟲候,硯北先聽蟈蟈聲。

2、《立秋》作者:劉翰,乳鴉啼散玉屏空,壹枕新涼壹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3、《立秋前壹日覽鏡》作者:李益,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4、《早秋》作者:杜牧,風吹壹片葉,萬物已驚秋。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不及硒溪叟,身閑長自由。

5《立秋》作者:令狐楚,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心中舊氣味,若校去年時。

立秋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起始。鬥指西南,太陽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

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在節氣排列順序上,處暑在立秋之後,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末暑)才出暑。

二十四節氣有“三暑”(小暑、大暑、處暑),“三暑”中間還夾壹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後才是處暑(末暑)。“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酷熱天氣,“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暑天比較長。

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於壹年中的轉折點,趨於減少或下降。從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斂。立秋與立春、立夏、立冬並稱“四立”,也是古時“四時八節”之壹。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