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經典詩句有很多,比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原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註釋:
挑燈:撥動燈火,點燈。?
看劍:查看寶劍。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
八百裏:指牛。《世說新語·汰侈》“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裏駁’”。後詩詞多以“八百裏”指牛。
麾:軍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樂器。
翻:演奏。?
塞外聲:以邊塞作為題材的雄壯悲涼的軍歌。
沙場:戰場
點兵:檢閱軍隊。
馬作的盧( dí lú)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作,像…壹樣;的盧,馬名。壹種額部有白色斑點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壹躍三丈,脫離險境。
作:像,如。
霹靂(pī lì):特別響的雷聲,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
了(liǎo)卻:了結,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復中原之事。.
贏得:博得。
身後:死後。
可憐:可惜
譯文:
醉夢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壹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壹樣,震耳離弦。(我)壹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賞析: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壹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壹位披肝瀝膽,忠壹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壹句是壹段,以沈痛的慨嘆,抒發了“壯誌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誌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原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註釋: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顯現,出現。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裏,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壹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壹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他的眼前。
賞析: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壹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壹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壹種境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壹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麽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裏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壹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裏曾是壹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賞析: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壹。”這種評價是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