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意思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意思

這句詩句出自宋朝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意思是蔞蒿遍布大地上,蘆芽也變得短小了,正是河豚要躍上河面的時候。

這句詩描繪了春天來臨的景象。蔞蒿和蘆芽是春天的植物,而河豚則象征著生機勃勃的春天。蔞蒿茂盛、蘆芽短小表示春天已經來臨,大自然萬物都在煥發新的生機。河豚欲上河面,則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將帶來更多生命的活動和繁衍。

整個詩句以簡潔凝練的方式表達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力的復蘇,給人壹種欣喜和期待的感覺。同時,也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力的仰望。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蘇軾〔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裏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壹般,依依不舍,差壹點掉隊離群。

遠隔千裏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度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註釋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壹,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兩幅,壹幅是鴨戲圖,壹幅是飛雁圖。錢鐘書《宋詩選註》中為“曉景”。諸多註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註本用“晚景”。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壹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壹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逆江而上。

歸鴻:歸雁。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依依:不舍之貌。歸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壹去紫臺連朔漠。”

更待:再等;再過。

賞析

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壹個特定的畫面,有壹定的局限性。而壹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壹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壹說此詩作於江陰。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