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如下:
1、紀念屈原說,最廣為流傳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在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百姓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也為了他的靈魂不在江裏餓著,人們用粽葉包裹食物扔進江中。
2、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心懷家國,卻被奸臣陷害,為自證清白自刎而死,在五月五日那天屍體被投入江中,因此有傳言說端午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3、紀念孝女曹娥說,相傳曹娥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由此傳為神話,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4、紀念介子推說,介子推是寒食節與清明節由來傳說的主角,可也有認為端午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據東漢時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說,端午節系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端午節的詩句
1、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清李靜山《節令門·端陽》
2、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唐張建封《競渡歌》
3、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4、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唐殷堯藩《七律·端午》
6、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7、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遊《乙卯重五詩》
8、誰挽汨羅千丈雪,壹洗些魂離別。——張渠《念奴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