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漳河的幹流走向

漳河的幹流走向

清漳河,其源頭有二:東源和西源。東源又分北河和南河。北河又名西寨河、張翼河,發源於山西昔陽縣沾嶺山柳林背。《山海經》上說:“少山,清漳之水出焉。”《水經》說:“清漳水出上黨沾縣西北之大要谷。”南河又名梁余河,亦稱梁榆河,發源於山西和順縣石猴嶺園林溝。梁余(梁榆)是春秋時晉余子養邑,秦稱閼與邑,盧諶《征艱賦》有“訪梁榆之虛郭,吊閼與之舊郡”,說的就是這壹帶地方。趙奢破秦與閼與,也在這裏。北河和西河,在和順縣城東匯合成為清漳河東源。

清漳河的西源,古稱潦水、潦陽水、西漳水,發源於山西和順縣八賦嶺人頭山下。明代劉順昌有詠八賦嶺的詩句:“八賦橫空路甚賒,攢元千丈半天遮。懸崖鳥雀未由下,峭壁藤蘿何處撾。嶺底羊腸千萬徑,關前蝸室兩三家。衙齋久矣標堂額,何用梁余餐晚霞。”河出和順南流入左權縣(古為遼縣),由西北而東南過左權縣境,在粟城鄉下交漳村與清漳河東源匯合,為清漳河。

《水經·清漳水註》有“潦水東流入粟城,註入清漳也。”清漳河又南流,經麻田鎮流進黎城縣,在黎城東北端出山西省進入河北省涉縣。麻田鎮,在抗日戰爭時是八路軍總部的駐地,左權副參謀長壯烈犧牲於麻田附近的十字嶺。他是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清漳河南流河北省涉縣索堡鎮。索堡鎮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9師司令部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這裏有祭祀人文始祖女媧的媧皇宮,有北齊摩崖石刻,刻有佛經6部、13萬余字,號稱“天下第壹壁群經”。 濁漳河屬海河水系、漳河上遊。上遊分為南源、西源和北源。地處山西東部,位於東經112°29′~113°44′,北緯35°53′~37°24′。南源發源於長子縣發鳩山,主流長103.9公裏,流域面積3521.6平方公裏;西源發源於沁縣北部,主流長80.2公裏,流域面積1693.4平方公裏;北源發源於榆社縣北部,主流長116公裏,流域面積3684.6平方公裏。西、南兩源在襄垣縣甘村匯合後,向東北流27公裏,與北源匯合後稱濁漳河。幹流長90公裏,在平順縣下馬塔出山西入河北省涉縣境,在合漳村與清漳河匯合東流。下遊叫漳河、漳衛河、南運河。直接匯入幹流的各支流流域面積2708.6平方公裏。濁漳河在山西境內流域面積***11608.2平方公裏。流域包括長治和晉中2地 (市) 12個縣,209 鄉,3186村,250 萬人口,500萬畝耕地。

濁漳河有三源:南源、西源和北源。

南源又名潞水,發源於長子縣發鳩山。發鳩山是著名神話故事“精衛填海”中的西山,也是神話人物***工所撞的“不周山”,這裏是很有壹些神靈仙氣的。《山海經·北山經》:“漳水出焉,東流註於河。”清代賈譎升有遊發鳩山詩:“踏破蒼茫壹逕出,漫將彩筆潤峰紋。乘槎疑入仙源路,讀碣空傳帝女文。螮影常從潭裏見,松濤時向嶺頭聞。欲攜盧杖窮流去,萬裏漳河壹線分。”濁漳河南源水出長子縣,經長治縣入長治市郊區,在此建有漳澤水庫。水庫跨長治郊區與屯留縣界,出庫後又流經潞城縣、襄垣縣,在襄垣縣甘村與濁漳河西源水相匯,仍稱濁漳河南源。

濁漳河西源,又稱銅鞮水,發源於山西沁縣漳源村附近。漳源村原名六口,宋太宗“下河東”時,開辟太行道曾過此,認為此名對行軍不利,改為“交口”,後因系濁漳河壹源頭改今名。清代吳琠有《漳河源頭》詩:“漳河源頭何處尋?古碑殘墅碧雲深。壹溪瀑翠清如醴,萬裏飛聲勢若骎。客路無塵朝帝國,鄉山有徑到靈岑,攜來***羨登臨事,誰識當年老子心?”他把濁漳源頭從碧雲深處流出的情境,寫得聲色並茂,使人身臨其境,如聞其聲。河出沁縣,入襄垣縣,在此建有後灣水庫,並在甘村會南源水。

北源亦稱武鄉水、縣河、關河,發源於晉中市榆社縣西河鄉三縣堖。水出榆社縣,入武鄉縣,在兩縣交界處建有關河水庫。後又進入襄垣縣,在合河村與南源水匯合,形成濁漳河。

濁漳河出襄垣縣,經黎城縣,入潞城市東北,潞河村在河西邊,這裏是春秋時潞子嬰兒國的都城。在潞城西流、南流村漳河邊,有壹處群泉,泉水處處湧動,孔孔噴水。夏秋時節,水量豐沛,大雨過後,清澈的泉水註入河中,與濁漳河水可並行數公裏,清濁可辨,涇渭分明,堪稱奇觀。

在辛安村峽口,濁漳河陡然東折,進入峽谷。從平順縣的灣裏到下馬,其間百余裏,谷深峽長,山重水復,百回千轉,騰躍起落,壹路喧聲。這裏的濁漳河谷,自古就是冀豫兩省進入山西省的交通孔道,也是壹條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旅遊風景線。山嶺上春紅夏綠秋金冬銀的色彩,與河谷裏潺潺山泉、滔滔河水的聲音,給人以壯美的享受。近年來,河谷開辟了漂流旅遊,十余公裏的擊水沖浪使人盡興。

這壹帶河谷古跡頗多,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四處:王曲村的天臺庵,是我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中最具原貌的壹座;實會村的大雲院五代壁畫彌足珍貴;石城村龍門寺,集唐、宋、金、元、明、清六朝古建於壹處,全國罕見;辛安村原起寺的唐殿宋塔精美絕倫。

林州紅旗渠引的水就是濁漳水,渠首引水口就在河谷的東端。濁漳河出馬塔關後,進入了河北省涉縣與河南省林州市的交界處,這裏的濁漳河又是冀豫兩省的界河。 濁漳河與清漳河在河北省涉縣合漳村匯合,以下便稱漳河。漳河東經磁縣、臨漳、魏縣、大名等縣,在館陶縣與大名縣的交界處並入衛河。漳河在磁縣建有嶽城水庫。漳河流經的縣域,只有臨漳帶有“漳”字。臨漳為古鄴城,戰國時,西門豹引漳水溉鄴,“民賴其用”,又治淫祀,“投巫於(漳)河中”,這些歷史故事,壹直被人傳頌。鄴是曹魏都城,曹操曾在此建有“三臺”,“三臺列峙而崢嶸者也”,以銅雀臺最為出名,“銅臺高揭,漳水東流”,是臨漳河而建的。

漳河流經三省四市21縣市區,長約412公裏,流域面積為1.82萬平方公裏。 漳河幹流長179公裏。

漳河,上源有二,即清漳河與濁漳河。清漳河發源於山西省和順縣境內,至涉縣汙犢村入河北省。由於流經地區多變質巖,泥沙含量不多,河水清澈,故名。濁漳河發源於山西省襄垣縣,流經下馬塔後進入河北省,流經地區多黃土丘陵,河水混濁,故名。兩漳河在涉縣合漳村匯合後稱為漳河。嶽城水庫以下進入平原,河槽平淺,東流至館陶縣萬倉附近與衛河匯合。 林縣在山西省境內建引漳河水的紅旗渠渠首閘,安陽縣在林縣境內建引漳河水的躍進渠渠首閘各壹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