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月像花蕾,半月像瓢,滿月像習字明亮的眼睛。好像中秋節要用眼睛明亮的滿月,真的不合適。有句諺語說“雲遮月在八月十五”。雲生月隱,神秘迷離。中秋月圓雖不及習字眼中的美好,卻有著獨特的情調...
中秋節的晚上,我擡頭看了看天空,看到了壹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明亮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晰的雲,像煙和霧,籠罩在月光下。月亮的光暈恰恰是滿月和清雲的媒人,捧在兩者之間,輕輕點上壹圈,既沒有篡奪主人的角色,又很迷人。
有人說,新月像花蕾,半月像瓢,滿月像習字明亮的眼睛。好像中秋節要用眼睛明亮的滿月,真的不合適。有句諺語說“雲遮月在八月十五”。雲生月隱,神秘迷離。雖然這個中秋節的滿月不如習字眼中的好,但它有壹種獨特的氣氛。
我願和月亮壹起漫步雲端,聽她講述古老的傳說;我也願意站在壹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凝視。然而,這壹切在我身上變成了柔和的月光。這是真正的接觸,也是壹個老朋友的祝福。很多人都願意在屋子裏過中秋,而我更喜歡在安靜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上,或者在戶外,聽著月亮的歌聲,感覺“月中露珠清至夜”。
我讀過唐代曹嵩的《中秋對月》中的“壹家未私照,直到天盡頭”這首詩,也讀過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這首詩,“峨眉山半滿秋,落平羌水。晚上清溪去三峽,想妳不見渝州。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這些難得壹見的佳作中,曹嵩的詩抒發不平,峨眉山的月歌抒發故人之思,朱先生的文章抒發悲涼。他們都寫月亮,月亮的無私和公平照耀著大地,月亮的淡淡月光給人安慰,即使他們不都是中秋節的滿月。月亮壹直是思念、溫柔、寧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月圓,多少詩人看到事物,寫下傳世佳作;多少離別的人失望。但是我沒有這樣的悲傷。我記得臺灣省的地震,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億萬中國人的心,讓溫暖的愛飄洋過海。中秋的月亮似乎在為這感人的舉動默默流淚。她,壹個忙碌的信使,通過她傳遞著祖國人民的慰藉。那麽,原本象征著思念、溫柔、美好、寧靜的東西,就應該加上關心和幫助,讓無助的人看到她就能想到希望和明天的美好。這種月光雖然沒有太陽那麽炙熱,卻能喚起更多的聯想——在困難的時候,總要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妳幫助和溫暖。這種聯想不是世俗的乞討,而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海納百川,中秋月圓仿佛是壹片平靜的海,吸納著所有人的思念。在她的溫柔與安靜中,思緒的波浪慢慢釋放,化為團團圍繞在她身邊。這就是意境,註入了新的符號。
願這意境滌蕩我的舊念,洗刷世間的不公。也許妳對這個滿月還有壹些古老的想法,朋友,請打開妳思維的閘門,想想明天,想想妳自己的“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