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體分析: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後。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於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壹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壹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壹向豪邁的王昌齡,壹場送別,壹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於國破家亡,流離異鄉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後,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於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和滿腹憂愁表現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遊人如織,也來了出遊之興,準備劃船前往。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壹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沈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沈!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後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壹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2.運用了虛實結合手法的古詩這個有很多,“實”即眼前所見之景,“虛”即想象、聯想產物,主客易位(想象對方),寫夢等等都是“虛”的表現.這裏稍微舉個例子:很熟悉的壹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這裏作者想象家裏兄弟對自己的思念,與現實中“在異鄉”,“為異客”作對比,從兩個方面展現思家之情.再如: 邯鄲驛裏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三、四兩句,正面寫“思家”.其感人之處是:他在思家之時想象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裏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由於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裏人壹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裏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吧!“說”了些什麽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每壹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得很多. 這種手法(主客易位),叫做“代為之思”,使情感抒發地更含蓄,曲折,動人.再如王昌齡的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這是高考中的壹題,就是問後兩句有什麽好處.作者想象友人孤身壹人在湘水之上輾轉反側,愁聽猿啼的情境,使自己對友人離去的不舍與關切更為深遠,動人.。
3.虛實結合的古詩詞有哪些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體分析: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後。
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於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壹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壹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
“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壹向豪邁的王昌齡,壹場送別,壹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於國破家亡,流離異鄉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後,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
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於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和滿腹憂愁表現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遊人如織,也來了出遊之興,準備劃船前往。
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壹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
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沈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沈!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後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壹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4.虛實結合的詩句有哪些1)冬帶著它的莊重過去了,留給人的不盡是輕松,還有隱隱約約的疲憊;春帶著它的羞澀消逝了,留給人的不盡是歡欣,還有淡淡的惆悵。
冬是漫長的,春是短暫的。 (2)夏歡跑著來了,帶著他的火熱與熱誠。
於是,我們幾個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撲向奇妙、豐富的大自然,去做壹個溫馨的夢。 (3)我們來到田野,覓那新的意境,尋那緊張的學習之後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來撫摩壹下所鐘愛的小草吧。春天我曾來過這裏,柔嫩而纖弱的小草像是雛雞的小嘴,壹片鵝黃。
我們竟不忍心再來“踏青”了。看呀,現在的小草,他們伸出堅實的雙臂,托舉遊人的腳步,賦予大地奮發向上的基調. 嘿嘿,以上是問題的答案,另附上課後題答案,希望能幫到妳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ps: 好好學習吆,雖然有答案,但也只能是僅供參考,開動腦筋鍛煉自身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是粉重要的~~ 本文結尾處的三個比喻句有什麽深刻含義? 本文結尾處的三個比喻句,從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特征,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它把春天比作“娃娃”,因為春到人間,給人帶來希望,具有“新”的特征;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為春天美化了人間,使人感到活潑可愛,具有“美”的特征;把春天比作“青年”,因為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使人充滿活力,具有“力”的特征。這三個比喻句既是對春天的贊美,又形象地揭示了人們對春天的向往,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執著追求。
二、主旨及整體把握 主旨:《春》是壹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整體把握: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
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壹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當人在觀照外物的時候,他的情感就會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他說:“移情的現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後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
妳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壹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妳”;“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註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逼真’等於俗語所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
可以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 《春》描寫細膩,富於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開端。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連用兩個“盼望著”,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麽殷切。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妳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
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細致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
“山朗潤起來了”,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了春天太陽的溫暖,抓住了春陽的特征,更表現了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
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壹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致的描繪張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鉆”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春天裏的花更美。那花兒開得多麽熱烈:“桃樹、杏樹、梨樹,妳不讓我,我不讓妳,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那花兒的色彩多麽美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兒的味道多麽怡人:“花裏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還有野花呢,“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當春天的陽光照臨大地,楊柳吐出了新綠,微風輕拂,吹到人們的臉上,是那樣溫暖柔和,已經感覺不到壹絲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著擷取了壹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妳”,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
然後,作者又以極細膩的筆觸,寫春風的味道:“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醞釀。”最後是寫春風中。
5.關於虛實的詩句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
《蔔算子 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是實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虛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壹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是見聞,是實景;詩中讓感悟到的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壹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這是虛.
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決不可滿足於現狀,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思想,這是言誌,是虛.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6.找幾首虛實結合的詩,並加以分析唐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軍破賊於洛陽。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臺),忽聽官兵捷報,詩人欣喜若狂,寫下這首生平唯壹的壹首歡快的詩。
它前兩聯寫實。詩人初聞蜀中大地“收薊北”,意味著盤踞八年的“安史之亂”老巢被摧毀,杜甫禁不住“涕淚滿衣裳”!這是悲極而喜而又喜極而悲!他回頭看看與自己壹同飽受戰亂苦難的妻子兒女,她們哪裏還有愁雲?遂卷起詩書,與家人同喜同樂!“收薊北、涕淚滿衣裳、卻看、漫卷詩書”都是突然之間“喜欲狂”的生活真實!
後兩聯寫虛。我們“放歌”、“縱酒”歡慶勝利,***慶失土的收復;我們煥發青春,返老還童,與年少的兒女作伴還鄉,告別流離失所的生活。詩人雖然此時身在異域,思緒早已鼓翼而飛,沿著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峽入長江,再出巫峽至襄陽,轉向洛陽還故鄉。詩人回家暢想曲的節奏輕快、和諧,地點轉換讓人目不暇接!此時杜甫的感情,如洪峰叠起,向前奔湧,壹瀉千裏啊!
假如沒有這兩句虛筆,壹路實寫到底,就難以表現詩人乍聞勝利消息時的喜極心情和急欲趕路返鄉的願望!此詩之所以被譽為“杜甫生平快詩”,關鍵之壹在於虛實妙合!虛寫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貞《藝苑卮言》所雲:“前疏者後必密,半闊者半必細,壹實者壹必虛。”
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於國破家亡,流離異鄉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後,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於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和滿腹憂愁表現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遊人如織,也來了出遊之興,準備劃船前往。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壹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沈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沈!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後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壹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後。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於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壹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壹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壹向豪邁的王昌齡,壹場送別,壹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7.古詩中的虛實結合的詩句有哪些何謂虛?即 空虛 ,空無所有;何謂實?即 真實 ,實在。
吳喬 從傳統的 表現手法 “賦、比、興”去辨析古詩詞的虛實結合,闡明了虛實的辯證關系。他在《圍爐詩話》中雲:“比興是虛句活句,賦是實句。有比興則實句變為 活句 ,無比興則虛句變為死句”。又雲“文章實做zhidao則有盡,虛做則無窮。雅頌多賦,是實做,騷多比興,是虛做,唐詩多宗風騷,所以靈內妙”。
詩歌理論的虛與實,通常包括四種內涵:1、實,指詩人描寫刻畫的實體形象;虛,指實體形象所暗示出來的空白形象。2、實,指客觀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觀的無形活動。3、實,指具體描繪;虛,指抽象的議論。4、實,指眼底景象;虛,指意中景物。總之,眼見為實,心想為虛;已然為實,未然為虛;身臨其境,仰觀俯察為實,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為虛。如 毛澤東 的《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又如《蔔算子·容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是實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虛景。他老人家詩詞中的虛景多數是未然的圖景。
記得采納哦親,祝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