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3.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李白《秋浦歌·秋浦猿夜愁》
4.黃山望石柱,突兀誰開張?——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有此贈》
5.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李白《登黃山淩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6.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7.雨蒙蒙、風渾渾。登黃山,出棲遲。——阮籍《大人先生傳》
8.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9.雞鳴發黃山,暝投鰕湖宿。——李白《宿鰕湖》
10.黃山過石柱,巘崿上攢叢。——李白《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禦見招隱黃山》
11.錦水湔雲浪,黃山掃地春。——李商隱《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
12.黃山遮舞態,黑水斷歌聲。 ——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13.萬裏黃山北,園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14.渭水明秦甸,黃山入漢宮。——王維《奉和聖制上巳於望春亭觀禊飲應制》
15.黃山聞鳳笛,清蹕侍龍媒。——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16.草變黃山曲,花飛清渭流。 ——盧照鄰《晚渡渭橋寄示京邑遊好》
17.黃山遠隔秦樹,紫禁斜通渭城。——溫庭筠《送李億東歸》
18.黃山壹夜雪,渭水瀉聲多。——張仲素《宮中樂五首》
19.畬餘宿麥黃山腹,日背殘花白水湄。 ——元稹《南昌灘》
20.三十六峰圖畫,張素錦,列冰柱。——張可久《越調·霜角》
21.指前峰半日行來到,這山不是小,洞天寬容我詩豪。——張可久《雙調·湘妃怨·武夷山中落》
22.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李頎《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23.翕習黃山下,紆徐清渭東。——沈佺期《扈從出長安應制》
24.別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溫庭筠《送李億東歸》
25.流黃山火著,碇石索雷鳴。——貫休《送僧歸日本》
26.掩長楊而聯五柞,繞黃山而款牛首。——張衡《西京賦》
27.樓臺新紫氣,雲物舊黃山。——鄭谷《回鑾》
28.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後應令》
29.黃山三十六峰豪,南照城樓百裏高。——方回《思家五首·黃山三十六峰豪》
30.我家黃山百裏遠,兩峰插天翠如剪。——方回《次前韻將歸隱黃山》
31.春浮練水蒸城潤,雪被黃山入座寒。——仇遠《新安郡圃》
32.河流曲折二十裏,過了黃山始直礴。——陳著《四月朔旦過黃山哭刑部百求弟道中五首》
33.丹水波濤泛,黃山煙霧上。——江總《詠采甘露應詔詩》
34.禦苑殘鶯啼落日,黃山細雨濕歸軒。——郭元振《寄劉校書》
35.黃山別久阻再披,青山路遠終未窺。——趙蕃《簡贈祖高上人》
36.風流文物夙有人,九州***識黃山谷。——趙蕃《審知以詩送行借韻留別》
37.白首同歸人不見,黃山依舊月明中。——黃庭堅《宿黃山》
38.嵩陽若興黃山比,獨少靈砂壹道泉。——宋無名氏《黃山》
39.隊谷雲低梅雨多,黃山滌源溪湧波。——範成大《送子文雜言》
40.宮破黃山在,城空北鬥移。——宋祁《長安道中悵然作三首·興亡作今古》
41.黃山橫鶩曉成圍,後騎蕭蕭萬弩隨。——宋祁《對獵》
42.武溪蔥翠獨稱梁,正望黃山壹點蒼。——袁宏道《竹枝詞四首時阻風安鄉河中·武溪蔥翠獨稱梁》
43.黃山峙立高崔嵬,上有飛仙時往來。——王炎《呂待制所居八詠·舒嘯》
44.我行六六黃山峰,山中瑤草多芳叢。——王炎《用元韻答鄧宰兼簡華容孟宰》
45.已識黃山真面目,主山猶放白雲遮。——李彌遜《將至黃山寺細雨微雲戲作絕句呈壹老禪師》
46.頗聞黃山最奇秀,紫翠六六堆孱顏。——李彌遜《將至徽川道中花》
47.江出新安見底清,黃山高勢碧崢嶸。——韓元吉《送施徽州二首·江出新安見底清》
48.黃山看盡須黃閣,六月天池更著鞭。——韓元吉《送陳天與知徽州》
49.裁箋遠餉風露新,坐我千尺黃山底。——劉子翚《行夫寄黃山榧子有詩因同來韻》
50.南對黃山百裏峰,雙溪夾路碧溶深。——李復《過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