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晁采的《子夜歌·其壹》。
原文:
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
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譯文:
我剪下壹撮鬢角的頭發,妳也剪下幾絲頭發。
找個沒有人寂靜的地方,把兩撮頭發挽在壹起做個同心結。
寒夜漫漫,孤枕難眠,更殘漏靜,憂思不絕,乃漫吟著長詩“子夜歌”。
擴展資料:
晁采並蒂蓮故事
傳說在壹個炎天的上午,晁采的母親和晁采在天井中納涼的時辰,有壹位尼姑前來緣,晁采那時正靠在院子中的魚池旁,手裏拿著翠竹和蘭花絹扇,尼姑看晁采很是溫婉動聽,眉眼更是清神爽目,尼姑感應很是詫異。
晁采看水池的魚兒在歡暢地遊,口中不自發哼唱起來,晁采的歌聲委婉動聽,像黃鶯出谷時的叫聲,尼姑聽見晁采的歌聲,連連獎飾晁采,說晁采是試鶯。尼姑走後,在雲遊四方的時辰經常向別人獎飾晁采,晁采的母親不許晁采拋頭露面,所以良多令郎只能在夢中勾勒晁采的形象了。
百度百科——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