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南朝為何無法再造壹統
公元383年,前秦君主符堅以關中為中心,發兵東征西討,很快統壹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結果,也正是在這樣壹種形勢壹片大好的時候,前秦高層由於對自身實力估計過高以致於輕敵等原因,在征討南方東晉王朝的過程中遭遇失敗,辛苦打出來的政權也全面瓦解。之後,北方重新陷入到之前群雄割據的狀態之中。
偏安東南的東晉王朝抵擋住了前秦刮來的戰爭颶風後,全國上下壹片歡騰,因為這樣壹場勝利不但為自己暫時解決了外部之憂,還給東晉的政治家出兵北伐,提供了壹個有利的時機。此時北方四分五裂,不趁機撈壹筆怎麽行?順利的話,沒準還可以重造大壹統呢。
(淝水之戰中敗退的前秦軍)
這樣壹種想法,不但在當時是壹種***識,即使以後世人的眼光來衡量,壹樣如此。元末明初,朱元璋的大明王朝,不就是借著北方元軍內部混戰,從而步步逼近,統壹了大江南北嗎?既然朱元璋都可以,東晉為何不行?尤其他們還有壹支驍勇善戰的北府兵軍團。
其實,翻檢歷史,我們會意外的發現,東晉再造壹統的機會,還真不少,例如祖逖北伐和桓溫北伐,都是離成功僅有壹步之遙,如果東晉君臣能夠吸取前兩次北伐流產的經驗教訓,重整旗鼓,那淝水之戰,未嘗不會成為東晉全盛的起點啊。
(淝水之戰)
可是。和美好的理想相比較,現實卻總是有些差強人意。因為當時的東晉內部,已經是危機四伏,各種政治勢力之間明爭暗鬥,爭執不斷,這樣壹種無休止的內耗,不但不能給北伐恢復中原提供任何支持,反而間接導致了整個王朝的覆亡,那麽這又得從何說起呢?
02東晉宗室的權力鬥爭
淝水之戰後,指揮這場大戰的東晉統帥謝安瞬間聲名大振,讓當朝皇帝孝武帝十分不滿,憂心忡忡,自古以來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就壹直沒有很好地解決過,東晉壹樣如此。謝安倒是也有自知之明,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暫時挽救了東晉的命運而洋洋自得,反而及時的交出了手中的軍權,然後主動擔任閑職,試圖保全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
(圖中手執蒲扇者為謝安)
孝武帝壹看謝安主動退避三舍,自然是求之不得,他當即允準,命自己的同母弟司馬道子執掌大權,但過了壹段時間,他又發現司馬道子權勢過重,難以駕馭,而且此人貪圖酒色,難以委以重任。為了避免王朝面臨西晉壹樣的悲劇,他決定再提拔壹個人來牽制司馬道子,好鞏固皇權的根基,這個人,就是皇後的哥哥王恭。王恭謝過隆恩後,立即前往長江中遊都督兗州軍事,以保衛東晉王朝。
孝武帝以為自己這樣做就萬無壹失了,當他不知道,恰恰是因為自己這壹做法,給東晉以後的日子,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孝武帝死後,王恭立即交接地方要員,聯合他們欲驅逐司馬道子,好把年幼繼位的小皇帝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任其擺布。
王恭自恃手中掌握有東晉第壹強的部隊北府兵軍團,兩度順江而下,打算把司馬道子跟他的兒子壹起殺死,不料,司馬道子的兒子元顯也不簡單,他事先探知北府兵統帥劉牢之貪戀權位,於是暗中派人策反,稱劉若及時倒戈,殺掉王恭,那他就是新的兗州刺史。
事情的進展果然如司馬元顯所料,劉牢之得到許諾後,立即揮師西向,處死了王恭與他的同黨,而其他追隨王恭的地方大員,則被迫歸附了長江中遊另壹個軍事強人桓玄,桓玄施展計策火並了這些喪家犬,收編了他們的殘兵,勢力日盛,成為了與司馬道子父子爭奪天下的新的競爭對手。
(影視劇中的劉牢之)
桓玄眼看自己兵強馬壯,立即擇日起兵,再度征伐長江下遊的東晉王朝政治中心建康城。司馬元顯似乎並不在意,"壹個王恭我都能收拾了,桓玄黃毛小兒算的了什麽?"他不緊不慢的委派之前收降的北府兵勁旅出發,去和桓玄來個硬碰硬。
這壹次,元顯想錯了,劉牢之知道,自己手裏就這點本錢,壹旦被元顯忽悠的去和桓玄廝殺,回頭兩敗俱傷,自己也就沒有被利用的價值了。巧的是,桓玄也派人來說降,稱如果其能夠助他壹臂之力,殺死司馬父子,必定能***享榮華富貴。劉牢之考慮壹番,立即答允。就這樣,二人合兵壹處,攻入建康,司馬父子終究沒有逃脫權力角逐中殘忍的淘汰規則,紛紛倒在血泊之中。
進入建康城安定下來後,劉牢之就向桓玄談起了這次陣前倒戈的報酬,桓玄對他反復無常的性格十分厭惡,於是幹脆解除了他的軍權,劉牢之這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悔之晚矣。劉試圖召集舊部殺桓玄,結果發現自己的手下不是被調離就是被收買,無壹響應。劉牢之心如死灰,自殺而亡,桓玄似乎成為了笑到最後的人。
03劉裕的崛起
其實,桓玄高興地未免也太早了壹些。因為就在他決定大力整頓北府兵軍團,對其內部結構進行壹個傷筋動骨的大改造,以滿足自己的集權需要時。北府兵的壹些中下級軍官就發動了反擊。其中,以劉裕和劉毅、何無忌三人為首的三支部隊,夾擊桓玄。和死去的劉牢之壹樣,桓玄進入建康後,剛愎自用,早已四面楚歌,這時候又遭遇北府兵舊部的攻擊,頃刻間土崩瓦解,桓玄後也死於戰火,劉裕等人掌控了東晉中央大權,他與其余兩人,就像羅馬***和國後期的三巨頭壹樣,形成了掎角之勢。
這樣壹種掎角之勢,維持起了壹種暫時的和平安寧。為了給自己在三巨頭當中爭取更高的支持,劉裕瞅準了北方分裂的局面,集結水陸軍萬人,向當時割據山東、河南、江蘇北部的南燕政權發動攻擊。大獲全勝。
但是,也就在劉裕決定乘勝追擊,完成統壹全國的大業之時,從後方傳來了糟糕的消息。此時,浙東流民組成的起義軍攻破何無忌部,將其誅殺,此時,他們正在步步推進,試圖把建康也攥在手裏。
(襲擊江南的流民軍)
劉裕自知流民軍隊的進攻所造成的後果非同小可,除了留下少數軍隊駐守新占領地區外,立即領主力返回建康,構築起防禦工事,以抵擋流民大軍。流民帥盧循得知劉裕回師的消息後,也有些驚懼,但是在部下的勸說下,他還是硬著頭皮沖擊固若磐石的建康城防。結果當然如大家所想,盧循本來就攻打意誌不堅定,又遭遇挫折,眼看其他東晉援軍紛紛趕到,恐怕要截斷自己後路。盧循幾經猶豫,決定撤圍,返回嶺南根據地,再圖發展。
盧循想得挺美,這些流民本來就缺乏作戰意誌,壹看撤退,立即帶著之前劫掠的戰利品各自東西南北飛,鬥誌全無,劉裕抓住機會奮勇出擊,又派精兵超過慌不擇路的流民大軍,直撲他們的老巢兩廣。最終,盧循等被劉裕的大軍前後夾擊,全軍覆沒。盧循自己也身首異處。經此壹戰,劉裕的地位更穩固了,這便引起了劉毅的嫉恨。
劉裕當然不會允許壹山二虎的局面繼續存在,收拾完盧循後,他便回師長江下遊,壹舉殲滅了劉毅的殘軍。此時,在中國南方,劉裕已經成為了壹手遮天、數壹不二的人物。
(影視劇中的劉裕)
04北伐功虧壹簣
劉裕的部下紛紛勸進,但劉裕有了之前桓玄等人的教訓,自知稱帝過早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和挑戰。於是,他決定收斂野心,繼續北伐,通過戰爭來擴張自己的勢力,順便牽制住北方的強敵。
此時的北方地區,北魏已在塞北地區站住了腳跟,他們壹面同柔然作戰,壹面頻繁騷擾後燕;另壹方面,淝水之戰後,與後燕幾乎同時崛起的另壹個強國後秦,也在赫連勃勃大王的襲擊下衰落,所以劉裕的攻勢絲毫不費力,很快就兵進關中。其間,王鎮惡、沈田子兩員大將以寡擊眾,殺敵頗多,立下了滅後秦的不朽功勛。
劉裕的軍隊,在關中地區受到了不小的歡迎。歷經戰亂上百年,關中民力疲弊,已經是人心思定,而劉裕的姓氏,恰又與西漢王朝的皇室相同,所以有人勸他效法劉邦定都關中。可是,他們過於理想化了,劉裕的政治根基紮在江南,壹旦貿然遷都,劉裕辛苦經營的基業很有可能步前任後塵,而且關中此時壹片蕭條之色,劉裕也無心久留,不過兩月,劉裕就匆忙返回建康,去為自己正式成帝做準備了。
為了安撫民心,劉裕把自己十二歲的兒子留在了關中,另外又以王鎮惡、沈苗子二人輔佐,他希望二人同心同德,***同鞏固關中,給他在江南稱帝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不料,二人因戰功相當,互不相讓,結果內部爭鬥,先後殞命。劉裕的寶貝兒子眼看父親留給自己的將領雕零殆盡,外面赫連勃勃大王又派軍襲來,自己只能拋下關中父老,腳底抹油,溜之大吉。而劉裕之前曾占領的山東、河南等地區,也先後被北方的後起之秀北魏王朝所奪取。劉裕不知道,他急於滅掉後秦等北魏的競爭對手,竟然給後者加快統壹步伐提供了助力。淝水之戰後的北方亂局,也因為劉裕的北伐慘敗而畫上了句號。而南北統壹時刻的來到,還需要再等170多年。
但悲不見九州同,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不朽名句,不知道歡迎劉裕進入長安的關中父老,在面對新燃起的戰火時,是否也是同樣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