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出處:《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負荊請罪:廉頗和藺相如
背水壹戰:韓信 這個戰術就是他發明的
臥薪嘗膽:越王勾踐
背水壹戰 :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國統帥陳余,率領20萬兵馬,集結在井徑口(即現在河北省井陘山上的井陘關),準備迎戰。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余獻計說: “韓信這次領兵前來,壹路上打了許多勝仗。他乘勝而來,其勢不可擋。但是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必定糧草不足,士兵不飽,戰馬也缺乏草料。我們井陘地方的山路很窄,車馬很難通過。因此,我倒有個主意,可派三萬兵從小路截斷他的糧車。妳再把溝挖得深些,墻壘得高高的,固守營寨,不與他們交戰。這樣壹來,他們前不得戰,後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們就可捉住韓信。” 李左雖然說得條條在理,可陳余是個書呆子,不聽從他的意見,反而說: “我讀過不少兵法。兵法上說,兵力比敵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兵力比敵人大壹倍,就可以和敵人對陣。現在漢軍號稱幾萬人,其實不過幾千人,況且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我們的兵力超過漢軍許多倍,難道還不能把他們消滅掉嗎?如果今天避而不戰,別人會譏笑我膽小。” 就這樣,陳余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正確意見。 韓信探知陳余不用李左車的計策,十分高興。於是他就把兵馬駐紮在離井陘口30裏的地方。待到後半夜,韓信又派出2000名輕騎兵,每人帶壹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回到趙營的側後方,埋伏起來,準備襲擊趙營。然後,韓信再派10000人馬作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 陳余探知韓信兵馬沿河布陣,哈哈大笑說: “韓信空有虛名!背水作戰,不留後路,這是自己找死!” 天亮了。韓信帶領後隊兵馬,打出帥旗,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殺來,趙軍立即迎戰。交戰後,漢軍假裝敗退,拋掉旗鼓,向河岸陣地退去。陳余不知是計,指揮趙軍拼命追擊。 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出擊,立即殺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換上了漢軍的旗子。 趙軍追得漢軍退到了背靠漢水的陣地上。漢軍後退無路,於是他們返轉過身,壹個個背水拼命死戰。趙軍久戰不能獲勝,士氣開始低落。後來,當他們忽然又發現背後自已的營壘上都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軍心頓時大亂,紛紛四外潰逃。 於是,漢軍乘機前後夾攻,大破趙軍。他們殺了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勝利之後,有軍士問韓信: “兵書上說,布列陣地要右後靠山,左前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為陣,意然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麽戰術呢?” 韓信說:“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這是因為,置之死地,兵士們為保存自己生命便會拼死作戰;如果留下生路,壹和敵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這場戰役後,人們都稱贊韓信很有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