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陸遊 劍門道中遇微雨

陸遊 劍門道中遇微雨

《劍門道中遇微雨》

作者:陸遊

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

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

細雨騎驢入劍門。

註釋:

1、劍門:劍門,在今四川劍閣縣北。據《大清壹統誌》:四川保寧府:大劍山在劍州北二十五裏。其山削壁中斷,兩崖相嵌,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又名劍門山。

2、無處:處處。消魂:心懷沮喪得好象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3、合:應該。

4、未:表示發問。

賞析:

這是壹首廣泛傳頌的名作,詩情畫意,十分動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別是第四句寫得太美,容易使讀者釋句忘篇。如果不聯系作者平生思想、當時境遇,不通觀全詩並結合作者其他作品來看,便易誤解。

作者先寫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陸遊晚年說過:三十年間行萬裏,不論南北怯登樓(《秋晚思梁益舊遊》)。梁即南鄭,益即成都。實際上以前的奔走,也在萬裏遠遊之內。這樣長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滿塵土;而國仇未報,壯誌難酬,興來買盡市橋酒如鉅野受黃河頓(《長歌行》),故衣上征塵之外,又雜有酒痕。征塵雜酒痕是壯誌未酬,處處傷心(無處不消魂)的結果,也是誌士淒涼閑處老(《病起》)的寫照。

遠遊無處不消魂的無處(無壹處即處處),既包括過去所歷各地,也包括寫這首詩時所過的劍門,甚至更側重於劍門。這就是說:他遠遊而過劍門時,衣上征塵雜酒痕,心中又壹次黯然消魂。

引起消魂的,還是由於秋冬之際,細雨蒙蒙,不是鐵馬渡河(《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而是騎驢回蜀。就亙古男兒壹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來說,他不能不感到傷心。當然,李白、杜甫、賈島、鄭棨都有騎驢的詩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適、岑參、韋莊都曾入蜀,晚唐詩僧貫休從杭州騎驢入蜀,寫下了千水千山得得來的名句,更為人們所熟知。所以騎驢與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詩人。於是,作者自問:我難道只該(合)是壹個詩人嗎?為什麽在微雨中騎著驢子走入劍門關,而不是過那鐵馬秋風大散關的戰地生活呢?不圖個人的安逸,不戀都市的繁華,他只是百無聊賴以詩鳴(梁啟超語),自不甘心以詩人終老,這才是陸遊之所以為陸遊。這首詩只能這樣進行解釋;也只有這樣解釋,才合於陸遊的思想實際,才能講清這首詩的深刻內涵。

壹般地說,這首詩的詩句順序應該是:細雨壹句為第壹句,接以衣上句,但這樣壹來,便平弱而無味了。詩人把衣上句寫在開頭,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數十年間、千萬裏路的遭遇與心情,概括於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費力地寫了出來。再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既自問,也引起讀者思索,再結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形象逼真,耐人尋味,正如前人所言,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詩外(《示子遹》)。

另壹說認為:自古詩人多飲酒,李白鬥酒詩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陸遊滿襟衣的酒痕,正說明他與詩仙、詩聖有同壹嗜好。騎驢,也是詩人的雅興,李賀騎驢帶小童出外尋詩,就是眾所周知的佳話。作者細雨騎驢入得劍門關來,這樣,他以詩人自命,就正是名副其實了。

但作者因無處不消魂而黯然神傷,是和他壹貫的追求和當時的處境有關。他生於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誌在恢復中原,寫詩只是他抒寫懷抱的壹種方式。然而報國無門,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陜西前線,過上壹段鐵馬秋風的軍旅生活,現在又要去後方充任閑職,重做紙上談兵的詩人了。這使作者很難甘心。

所以,此身合是詩人未,並非這位愛國誌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無可奈何的自嘲、自嘆。如果不是故作詼諧,他也不會把騎驢飲酒認真看作詩人的標誌。

作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衷情難訴,壯誌難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沈痛中調侃自己。

陸遊 蝶戀花

《蝶戀花》

作者:陸遊

原文:

桐葉晨飄蛩夜語。

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

忽記橫戈盤馬處。

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

壹卷兵書,嘆息無人付。

早信此生終不遇。

當年悔草長楊賦。

賞析:

這首詞是陸遊離開南鄭入蜀以後所寫的。上片寫對南鄭戎馬生活的懷念,下片抒發壯誌難酬的感慨。開頭壹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詞人托物起興,桐葉飄零,寒蛩夜鳴,都引發的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了同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無往而非淒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啟後,秋光點明了時間的先後順序,葉落、蟲語,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這壹句有兩重含意,壹為寫實,壹為暗喻。從寫實方面來說,當日西北軍事重鎮長安已為金人占領,詞人在南鄭王炎宣撫使幕中時,他們的主要進取目標就是收復長安,而壹當朝廷下詔調走王炎,這壹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長安收復,渺茫無期,道路黯黯,這壹切使得詞人不禁淒然神傷從暗喻方面來說,長安是周、秦、漢、唐的古都,這裏是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無光,隱喻著詞人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詞人北望長安,東望臨安,都使他深為不安,而最使他關切的還是抗金前線的情況,那大散關頭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橫戈盤馬之處,也曾是他立誌恢復中原與實現其理想的所在,而今的情況又怎樣呢?忽記,乃油然想起,猛上心頭,應字是懸想,但願如故,更擔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說,隨著王炎內調以後形勢的變化,金人會不會乘虛南下呢?表明詞人對國事憂慮的深重。這兩句不是旁斜橫逸的轉折,而是詞人所感情事的變化,詞人聯想起自己那壹段不平凡的戰鬥經歷,說明他旅思的內涵,不是個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風霜之苦,而是愛國憂時的情懷。

下邊轉到描寫個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輕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來,其意來源於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句話含有想隱歸江湖的意思。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難以忘情的是壹卷兵書,嘆息無人付。壹卷兵書,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過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壹整套進軍策略,也可虛指為抗敵興國的重大報負,無人不是壹般所說的沒有人,而是春秋時期秦國隨會對晉國使臣所說的子無謂秦無人中無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嘆朝廷抗金誌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歇拍兩句從慨嘆轉為激憤: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長楊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為了諷諫漢成帝遊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詞裏活用了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麽恢復方略了。這悔的後面是恨,透露出詞人的憤憤不平之氣,不過只用悔字表現得婉轉壹些罷了。

全詞***四個層次,第壹層撫今,第二層思昔,第三層再回到現實,第四層又回顧以住,今昔交織,回環往復,寫得神完氣足。

陸遊詩集

陸遊詩集

1、《示兒》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盡淚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4、《送猷講主赴李明府姜山之招》

貫花簽帙壓車轅,惟子窮探到本源。

聽法鬼神環塵尾,質疑英俊集龍門。

孤舟此日輕為別,尺素何時遠見存?

坐想文殊對摩詰,高談無礙九河翻。

5、《送曾學士赴行在》

二月侍燕觴,紅杏寒未拆;

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

流年不貸人,俯仰遂成昔。

事賢要及時,感此我心惻。

欲書加餐字,寄之西飛翮。

念公為民起,我得怨乖隔?

搖搖跂前旌,去去望車軛。

亭鄣郁將暮,落日淡陂澤。

敢忘國士風,涕泣效臧獲。

敬輸千壹慮,或取二三策。

公歸對延英,清問方側席;

民瘼公所知,願言寫肝膈。

向來酷吏橫,至今有遺螫;

織羅士破膽,白著民碎魄。

詔書已屢下,宿蠹或未革;

期公作醫和,湯劑窮絡脈。

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辭責。

並乞謝諸賢:努力光竹帛。

6、《送張叔潛編修造朝》

此士名高北鬥南,眼中獨許我同參。

匆匆卻作臨分恨,壹月何曾笑二三。

7、《送張叔潛編修造朝》

簡牘清閑勝校讎,題詩應肯寄夔州。

東廚羊美聊堪飽,北面鈴稀莫強愁。

8、《送張叔潛編修造朝》

北窗銅碾破雲腴,捫腹翛然壹事無。

安用雁行排院吏,正須魚貫看胡奴。

9、《送張叔潛編修造朝》

芒屩年來漸嬾穿,閉門日日只高眠。

今朝出送張夫子,借得南鄰放鴨船。

10、《送張野夫寺丞牧滁州》

皇天方憂九州裂,建隆真人仗黃鉞。

陣雲冷壓清流關,賊壘咿嚶氣如發。

逋誅猾虜入檻車,北風吹乾草頭血。

壹龍上天三百年,舊事空聞遺老說。

金印鬥大誰作州,公子玉面蒼髯虬。

賦詩健筆挾風雨,論兵辯舌森戈矛。

別君帳飲灞橋頭,長歌為君寬旅愁。

戰場遺跡儻可畫,尺素寄我關河秋。

11、《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

兄去遊東合,才堪直北扉。

莫憂持橐晚,姑記乞身歸。

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

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

12、《送周郎》

我居山陰古人澤,四顧茫茫煙水白。

平時轍跡所不到,玉樹郎君肯來客。

衡門僅可俛首過,陋室真成容膝迮。

木盤設食菜數箸,***飽知君不予責。

期年相從無夜旦,壹日復有千裏隔。

送君津頭淚如綆,老身恨不生羽翮。

江湖道嶮非壹二,觸處兢畏真良策。

從今日望平安書,我欲燈前手親拆。

13、《送子虡赴金壇丞》

與汝為父李,忽逾五十年;

平生知幾別,此別益酸然。

念汝發亦白,執手河橋邊。

西行過臨平,想汝小系船。

悠悠陽羨路,渺渺雲陽川。

京江昔所遊,想像在目前。

今茲兩使君,幸有宿昔緣,

汝雖登門晚,汝雖登門晚,

世好亦牽聯,顧於賞罰間,

其肯為汝偏。夙夜佐而長,

努力忘食眠。醇如新豐酒,

清若鶴林泉,棠宜使可愛,

蒲正不須鞭。

14、《送子虡吳門之行》

相送何由插羽翰,淡煙微雨暗江幹。

孤懷最怯新春別,病骨難禁昨夜寒。

尊酒汝寧嫌魯薄?釜羹翁自絮吳酸,

此詩字字俱愁絕,忍淚成篇卻怕看。

15、《送子龍赴吉州掾》

我老汝遠行,知汝非得已。

駕言當送汝,揮涕不能止。

人誰樂離別,坐貧至於此。

汝行犯胥濤,次第過彭蠡。

波橫吞舟魚,林嘯獨腳鬼。

野飯何店炊?孤棹何岸檥?

判司比唐時,猶幸免笞箠;

庭參亦何辱,負職乃可恥。

汝為吉州吏,但飲吉州水;

壹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

聚俸嫁阿惜,擇士教元禮。

我食可自營,勿用念甘旨。

衣穿聽露肘,履破從見指;

山門雖被嘲,歸舍卻睡美。

益公名位重,凜若喬嶽峙;

汝以通家故,或許望燕幾,

得見已足榮,切勿有所啟。

又若楊誠齋,清介世莫比,

壹聞俗人言,三日歸洗耳;

汝但問起居,余事勿掛齒。

希周有世好,敬叔乃鄉裏,

豈惟能文辭,實亦堅操履;

相從勉講學,事業在積累。

仁義本何常,蹈之則君子。

汝去三年歸,我儻未即死,

江中有鯉魚,頻寄書壹紙。

16、《送子坦》

老境寧容別,諸兒仕為貧。

壹春多臥病,幾度送行人。

五鬥方須祿,千金且愛身。

長安雖可樂,憐汝正思親。

17、《送子坦赴鹽官縣市征》

父子團欒笑語嘩,豈知雲散各天涯。

長亭結束秋將晚,別酒淒涼日易斜。

我坐耄年艱就養,汝非仰祿肯離家?

遊山尚有平生意,試為閑尋壹鹿車。

18、《送子修入閩》

士生萬裏合鵬摶,憔悴青衫且自寬。

薄祿及親雖***喜,遠途將父亦誠難。

關山可厭風麈惡,蓬蓽應思菽水歡。

只道耄年心似鐵,詩成也作鼻辛酸。

19、《送子遹》

隔壹濤江路豈遙,躊躇不覺欲魂銷。

寄書勿遣過三日,發渡何曾無兩潮。

睡少不關茶作祟,愁多卻賴酒時澆。

柯橋西畔斜陽岸,誰為離人惜柳條?

20、《送子遹至梅市而歸》

梅市長堤愴別情,魯壚歸路當閑行。

日沈菱浦看魚躍,煙合菇叢聞獺鳴。

蘸水門扉初半掩,擁橋炬火已先迎。

停橈不奈清愁得,獨倚闌幹待月明。

21、《蘇韜光節推挽歌詞》

才名京兆椽,門閥魏公孫。

遇事雖骯臟,接人終靜溫。

寧吟灞橋雪,不掃舍人門。

二妙雕零盡,衰翁慨獨存。

22、《夙興》

草堂風雨少睡眠,骨冷始覺非壯年。

水鳥長鳴聲戛然,庭中棲鴉亦已翩。

老人清餓如龜蟬,起坐甚愛小窗妍。

壹生宦遊膏火煎,歸來杜門氣麤全。

人看雖不直壹錢,知我自有穹穹天。

賦詩稿成棄不傳,殘鐘斷磬知誰編?

陸遊 沈園

《沈園》

作者:陸遊

原文:

(其壹)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壹泫然。

翻譯:

(其壹)

城墻上的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亭臺池閣。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當年這裏我曾經見到她美麗的側影驚鴻壹現。

(其二)

她去世已經四十年有余,我連夢裏也見不到,沈園的柳樹和我壹樣都老了。連柳綿都沒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將就木,仍然來此憑悼,淚落潸然。

賞析:

這是陸遊七十五歲時重遊沈園(紹興)寫下的詩。

他三十壹歲時曾在沈園與被專制家長拆散的原妻唐琬偶爾相遇,作《釵頭鳳》題壁以記其苦思深恨,豈料這壹面竟成永訣。晚年陸遊多次到沈園悼亡,這兩首是他的悼亡詩中最為深婉動人者。

詩的開頭以斜陽和彩繪的管樂器畫角,把人帶進了壹種悲哀的世界情調中。他到沈園去尋找曾經留有芳蹤的舊池臺,但是連池臺都不可辨認,要喚起對芳蹤的回憶或幻覺,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橋是傷心的橋,只有看到橋下綠水,才多少感到這次來的時節也是春天。因為這橋下水,曾經照見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淩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說這番沈園遊的潛意識,是尋找青春幻覺,尋找到的是美的瞬間性。

承接著第壹首驚鴻照影的幻覺,第二首追問著鴻影今何在。

香消玉殞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詞,唐琬離開人世已經四十余年了,尋夢、或尋找幻覺之舉已成了生者與死者的精神對話。在生死對話中,詩人產生天荒地老、人也蒼老的感覺,就連那些曾經點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這把老骨頭,年過古稀,也即將化作會稽山(在今紹興)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壹線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

梁啟超讀陸遊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亙古男兒壹放翁,豈料沈園詩篇又展示了這位亙古男兒也知兒女情長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愛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復壹年地體驗生命的青春,並且至老不渝。如果說《釵頭鳳》詞在吟味稍縱即逝的相遇時,還未忘昔日山盟海誓,還有珍藏心頭的錦書,隱約地發散著生命的熱力的話,那麽這裏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在生命極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恒價值,這是《沈園》二首留給後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