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唐·張祜:“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唐·高蟾《瓜洲夜泊》:“偶為芳草無情客,況是青山有事身。
壹夕瓜洲渡頭宿,天風吹盡廣陵塵。”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宋·張緝《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樓作》:“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2.與瓜州有關的詩句1,《長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
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白話文釋義:汴水長流,泗水長流,流到瓜州古老的渡口,遙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點頭,頻頻含羞,凝聚著無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兒是盡頭,伊人呀,除非妳歸來才會罷休。壹輪皓月當空照,讓我倆緊緊偎傍,倚樓望月。
2,《題金陵渡》唐代:張祜
原文:金陵津渡小山樓,壹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
白話文釋義: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斜月朦朧江潮正在下落,對岸星火閃閃便是瓜洲。
3,《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唐代:岑參
原文: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裏使,聞已到瓜州。
白話文釋義:片雲吹過城頭,黃鶯飛上了戍樓。塞花飄灑客子的淚水,邊柳牽掛行人的鄉愁。長了白發對著明鏡悲嘆,可惜青春只換來了破裘。此次您又承當了遠行萬裏的使命,聽說現在已經到了瓜州。
4,《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白話文釋義:京口和瓜洲不過壹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妳什麽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5,《送七兄赴揚州帥幕》宋代:陸遊
原文: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諸公誰聽芻蕘策,吾輩空懷畎畝憂。急雪打窗心***碎,危樓望遠涕俱流。豈知今日淮南路,亂絮飛花送客舟。
白話文釋義:剛剛報傳邊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頭;不久又聞說金人的兵馬,已集結在瓜州渡口。當權的袞袞諸公,有誰肯聽聽百姓的意見?我們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為時局擔憂。
大風急雪撲打著窗欞,心兒和雪珠壹起破碎,登上高樓向遠處眺望,妳我都不禁熱淚橫流。又哪裏想到呵,今日裏、柳絮輕飄、亂紅飛舞,送妳的客船去往那,淮南東路的古城揚州!
3.駁船瓜州古詩的資料《泊船瓜洲》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
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壹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從字面上看,該詩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裏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 (宋代)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創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王益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是在那裏長大的,對鐘山有著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為同平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
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泊船瓜洲》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也有爭議,雖然都認為寫於王安石晚期,但具體的說法主要有三種意見:①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後所作;②神宗熙寧七年(1074),王安石第壹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③神宗熙寧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作品賞析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壹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麽近,中間隔壹條江水。“壹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次句“鐘山只隔萬重山”,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望,王安石於景佑四年(1037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壹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鐘山。“只隔”兩字極言鐘山之近在咫尺。
把“萬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於鐘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鐘山畢竟被“萬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托了詩人浩蕩的情思。
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壹、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壹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裏江岸,壹片新綠。
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沈得多了。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壹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
“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
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
鑒於第壹次罷相前夕朝廷上政治鬥爭的尖銳復雜,對於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產生重裏的顧慮。變法圖強,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詠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
由於變法遇到強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秀麗的鐘山、恬靜的山林,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王維《送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都是把草綠與思歸聯系在壹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
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毋庸諱言,用綠字描寫春風,唐人不乏其例。
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晴聽新鶯百囀歌》:“春風已綠瀛洲草,紫段紅樓覺春好。”丘為《題農父廬舍》:“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溫庭筠《敬答李先生》:“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輪野水天”,常建的《閑齋臥雨行藥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等,都為王安石提供了借鑒,但從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來說,上述數例,而“山門”“山”“草”皆可綠,而江南岸的綠卻是頗有動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沈,皓月初上。
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鐘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壹想法。
[4]作品評價“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本詩曾獲得“超然邁倫,能追逐李杜陶謝”(《彥周詩話》)的贊譽。
這正是“頻改”所致。但這首詩的佳處,並不限於壹字之工,當玩賞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體要。
作者簡介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謚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
封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宋徽宗時追封為舒王。故世人又稱王荊公、舒王。
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
著有《臨川先生。
4.關於瓜洲的詩詞1、《長相思·鐵甕城高》——宋代:秦觀
念淒絕秦弦,感深荊賦,相望幾許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雙魚難渡瓜洲。
曉鑒堪羞,潘鬢點、吳霜漸稠。
幸於飛、鴛鴦未老,不應同是悲秋。
譯文我估量著,自分別以後,妳壹定每每彈著淒涼的曲調,思念著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著哀怨的詞句,思念著妳;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只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裏和詞章裏。
我屢屢想給妳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到不了妳那邊。清晨臨鏡,白發日漸見多,老態堪羞。有幸的是,妳尚未見老,不應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意。
2、《書憤五首·其壹》——宋代: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誌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裏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裏長城,立壯誌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3、《水仙子·渡瓜洲》——元代:趙善慶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譯文小洲邊的野荷,花瓣脫落,粲綠的荷葉也已委靡。風中的秋蓼不再青蔥,暗紅色的穗花壹派淒淒。堤岸的楊柳減了翠色,只留下幾乎光禿的長條細細。這壹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結在壹起。古往今來,離情別恨最是難以擺脫和忘記。鎮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壹路上我都惆悵不已。
4、《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宋代: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
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
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譯文江頭又到了壹年的秋天,又帶來了幾多新愁。塞草連天,神州到底在何處?古往今來多少英雄淚,都隨江水東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拿著魚竿。
5、《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壹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裏。
5.泊船瓜州是思念家鄉的古詩《泊船瓜洲》作者是宋朝文學家王安石。
其古詩全文如下: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前言 《泊船瓜洲》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
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壹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從字面上看,該詩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裏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註釋 泊船:停船。
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壹水:壹條河。
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這裏的“壹水”指長江。
壹水間指壹水相隔之間。 間:根據平仄來認讀jiàn四聲。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吹綠,拂綠。
還:回。 翻譯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壹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裏。 賞析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壹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麽近,中間隔壹條江水。 “壹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次句“鐘山只隔萬重山”,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望,王安石於景佑四年(1037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壹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鐘山。“只隔”兩字極言鐘山之近在咫尺 泊船瓜洲。
把“萬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於鐘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鐘山畢竟被“萬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托了詩人浩蕩的情思。
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壹、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壹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裏江岸,壹片新綠。
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沈得多了。 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壹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
“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
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 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
鑒於第壹次罷相前夕朝廷上政治鬥爭的尖銳復雜,對於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產生重裏的顧慮。變法圖強,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詠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
由於變法遇到強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秀麗的鐘山、恬靜的山林,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王維《送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都是把草綠與思歸聯系在壹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
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諱言,用綠字描寫春風,唐人不乏其例。
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晴聽新鶯百囀歌》:“春風已綠瀛洲草,紫段紅樓覺春好。”丘為《題農父廬舍》:“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溫庭筠《敬答李先生》:“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輪野水天”,常建的《閑齋臥雨行藥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等,都為王安石提供了借鑒,但從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來說,上述數例,而“山門”“山”“草”皆可綠,而江南岸的綠卻是頗有動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沈,皓月初上。
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鐘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壹想法。
6.迫船瓜州詩中的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詩詞古詩《泊船瓜州》表達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裏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詩歌原文:
泊船瓜州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壹水之遙,中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呵,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妳什麽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表達的思想感情:希望早日辭官回家的願望 。
賞析
這首詩寫於1075年初,當時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擔任宰相,他即乘船從京口渡江到達瓜洲。此詩抒發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達瓜洲時的心情。
這是壹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裏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