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落”與楊花“語”
? ——古詩修改例話(壹)
? 王傳學
據南宋文學家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記載,壹士大夫家藏有杜甫詩《曲江對酒》的墨跡,其中“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兩句,原來寫的是“桃花欲***楊花語”,後自己又用淡墨改三字,即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
杜甫為什麽要改呢?
我們來看《曲江對酒》的全詩:
苑外江頭坐不歸,
水精宮殿轉霏微。
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棄,
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洲遠,
老大徒傷未拂衣。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是詩人最後留住長安時的作品。壹年以前,詩人只身投奔唐肅宗李亨,受職左拾遺。因上疏為宰相房琯罷職壹事鳴不平,不受重用。詩人無所作為,空懷報國之心,滿腹牢騷。這首《曲江對酒》便是在此種心境下創作的。
前兩聯是曲江即景。首句表明詩人已坐在江頭多時,不想回去,可見他心中情緒的低落。以下三句,寫坐時所見。“水精宮殿轉霏微”,寫所見宮殿顯示的壹種虛空寥落的情景。頷聯寫自然界的春色:“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極寫落花輕盈無聲,飛鳥歡躍和鳴,生動而傳神。兩句襯托出詩人的此時的心緒:久坐江頭,空閑無聊,因而才這樣留意於花落鳥飛。
風景雖好,卻是暮春落花時節。落英繽紛,固然賞心悅目,但也很容易勾起傷春之情,於是三、四聯對酒述懷,轉寫心中的牢騷和愁緒。
頸聯先寫牢騷,這兩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縱酒,早就甘願被人嫌棄;我懶於朝參,的確有違世情。”這是詩人的牢騷話,實際是說:“既然人家嫌棄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參?”正話反說,更顯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
尾聯抒發愁緒:只因為微官縛身,不能解脫,故而雖老大傷悲,也無可奈何,終未拂衣而去,顯示壹種欲進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兩難境地。杜甫雖然仕途失意,畢生坎坷,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始終如壹,詩人之所以縱飲懶朝,是因為抱負難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憂憤托於花鳥清樽,正反映出詩人報國無門的苦痛。
? “桃花細逐楊花落”壹句,原作“桃花欲***楊花語”,詩人為什麽要改呢? “桃花欲***楊花語”,用的是擬人手法,寫桃花要同楊花交談,把兩種花都擬人化了,應該說是很生動的。而“桃花細逐楊花落”,是直接描寫,寫桃花跟著楊花飄落的情形。為什麽要由擬人手法改為描寫手法呢?從全詩看,當時詩人坐在長安的風景區曲江,面對美景,想到自己雖任左拾遺,但因上疏為宰相房琯罷職壹事鳴不平,觸怒肅宗,不受重用,空有報國之心無所作為,在長安無事可做,心情散懶而無聊,所以壹直坐在江頭不想回去。坐得久了,因而註意到“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這樣寫,正襯托出詩人空閑無聊的心情。要是作“桃花欲***楊花語”,用擬人手法,就顯得過於恬適而富有情趣,跟詩人當時仕途失意、懶散無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由此可見,詩句以表達感情真切為要,所采用的藝術手法和選用的詞語,要能貼切地表現詩人當時的感情,而不能為了追求語句的生動而影響了情意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