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特別適合生長在山澗的淺石上和溪流旁的石縫中,顯示其頑強的生命力和極強的適應性。當然,這也與其特殊的植物形態有關。石菖蒲的根莖匍匐在地面上,細長彎曲,有分支和密集的鏈接,須根(稱為虎須)也生於其上。它的葉子從基部長出來,像劍壹樣,細細的壹條條,常綠而有光澤。
明亮。肉穗呈圓柱形,花小,四五月花黃綠色。關於這些特性,明代王的《群芳譜》記載:“但石菖蒲若非節令色,則不貴,不分春秋,愈長愈密,愈瘠薄愈可適,可耕。書房周圍只要有這樣壹位先生,就又好玩又別致。”不僅寫出了石菖蒲頑強生命力的特點,還講述了石菖蒲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經常被人們把玩和裝飾的故事。
石菖蒲確實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栽培歷史非常悠久。公元前6世紀以前,在《詩經》中就有“陂澤之坡滿蒲何”的記載,《禮記·月令》中也有“冬後,昌始居”的記載。常先生的記錄是也,所以他開始耕田。歷代文人也有不少詠懷石菖蒲的詩詞。比如詩人杜甫的“風斷青結,青結吐寒結”等詩,姚思燕的“根細葉長虎長”等詩,陸遊的“根茂葉更佳”等詩,都描寫了石菖蒲盤根錯節,細長多節,青綠可愛的狀態,當然是別致有趣的。此外,壹位詩人齊龍淵寫過壹首詩說:“壹石之擊,可使妳與仙家俱感寂寞,恨自己生而無壹寸土地,滴水難消。“還寫著石菖蒲的包裝結節立在巖石和巖石的縫隙裏。
陸遊又寫了壹首詩:“古溪坐菖蒲,根細密;仙人教我取衣,刀可治百病。陽狂華陰城,顏朱發如漆;長年服務,長壽天地。“據說石菖蒲的根莖入藥,可以讓妳變美變黑,延年益壽。至於“神仙教衣”,還有壹個傳說。
古籍《神仙傳》中有記載:有壹次漢武帝(劉徹)登嵩山至山頂,忽見面前壹人,高二尺,長耳耷拉肩,仙風大胡子,氣度不凡。漢武帝連忙向萬名趕車人鞠躬致敬,上前行禮問道:“神仙是誰,怎麽到這裏來的?”
我聽到老人回答:“我是九嶷山的。據說中嶽山頂(五嶽中,嵩山為中嶽)的巖石上生長著壹種叫石菖蒲的草。這草壹寸九節。吃了它,妳會長生不老。所以我來這裏收集它。”說完,突然消失了。
剛聽完老人的話,漢武帝突然不見了,恍然大悟。他對左右侍臣說:“這老頭自己不想吃菖蒲,特地來告訴我。”
雖然《神仙傳》中的這個記載純屬傳說,但是服用石菖蒲確實可以提高聽力,開闊胸襟,祛濕解毒。
《本草》記載:“石菖蒲壹寸九結好。”宋代詩人王景梅說:“菖蒲以九結為寶,虎須為美,江西種為貴。”《群芳譜》記載養菖蒲的公式是:春出晚,夏不遲疑,秋水深,冬隱。又有雲:“加水不換水:加水使其潤澤,換水傷其元氣。見天不見日:見雨露見太陽怕黃。宜切不宜分:頻切短而細,頻分粗而細。浸根不浸葉:浸根滋生,浸葉潰爛。”講的是栽培之道,但也講了石菖蒲的獨特個性及其與養生保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