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昆明湖的詞語

描寫昆明湖的詞語

1.描寫昆明湖的美的詞語

選自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這壹課: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壹面鏡子,綠得像壹塊碧玉。

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壹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倒垂的楊柳。

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壹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壹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麽多的獅子,姿態不壹,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2.描寫昆明湖的美的詞語

選自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這壹課: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壹面鏡子,綠得像壹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壹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壹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壹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麽多的獅子,姿態不壹,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3.怎麽寫昆明湖的導遊詞

(開場白,昆明湖名稱含義,西堤,東堤,湖中諸島,結束語) 頤和園的園林區分為萬壽山景區和昆明湖景區,接下來我主要介紹的是昆明湖景區。

昆明湖源於漢武帝在長安城開鑿昆明池操練水兵的典故,當時漢武帝派使臣前往身毒,今印度壹帶,在昆明國的滇池被阻,漢武帝大怒決定征服昆明國,於是在長安城內挖了昆明池操練水兵,乾隆皇帝借此典故將西湖命名為昆明湖,也曾在此操練水兵寓意自己也是像漢武帝壹樣,是治理國家的明君,開疆擴土的英主。 穿過仁壽殿的兩座假山,壹碧萬頃的昆明湖就映入眼簾,放眼望去,遠處玉泉山的玉峰塔猶如建造園內,西山群峰也盡收眼底,豐富了園內景觀,組成了以昆明湖為近景,西堤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為遠景的山水畫卷,這是我國典型“借景”造園手法。

西堤上有六座形態各異的小橋,分別是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柳橋。 界湖橋是西堤六橋中最北面的壹座,位於昆明湖(內湖),西湖(外湖)與後湖(後河)的分界處,故名界湖橋。

清漪園時期此橋名柳橋,而最南端的柳橋稱界湖橋,光緒年間重建時將兩橋名互換。 豳風橋在清漪園時期稱桑苧橋,光緒年間重建後,慈禧太後為避已故鹹豐皇帝的名諱奕zhu也為避其諧音如喪主,將其改為豳風橋。

豳風二字出自《豳風七月》,描寫的是百姓耕田采桑的勞動場景。 玉帶橋既是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後們乘船從清漪園去靜明園的必經之路,為了滿足行船的需要設計成了高拱形單孔石橋。

因形似玉帶而得名,東西兩側的橋身上刻有乾隆皇帝親筆撰寫的對聯和“玉帶橋”三字。 鏡橋名稱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的意境。 練橋名稱出自於南朝詩人謝朓的詩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的意境,練是白色的絲織品,寓意此橋架在澄靜如練的昆明湖上。 在練橋和鏡橋之間還有壹個建築是景明樓,景明樓的名稱出自宋代大文學家範仲淹的名著《嶽陽樓記》中“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

建築形式是按照元代著名畫家趙子昂的名畫《荷亭納涼圖》中的畫境創造的。 過了東西堤的交界處繡漪橋,我們就來到了東堤,東堤上的主要建築是昆侖石碑,廓如亭,十七孔橋,銅牛,文昌閣,耶律楚材祠。

昆侖石碑***有兩塊,壹塊立於繡漪橋北面,石碑四面鐫刻著乾隆皇帝贊美長河兩岸風光的禦制詩,壹塊立於銅牛北面,石碑四面鐫刻著乾隆皇帝贊美昆明湖東岸景觀的禦制詩。 沿著堤岸向北走看到的亭子就是廓如亭,它是我國古典園林中最大的壹座觀景亭,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在這裏觀景視野開闊,所以叫廓如亭,又因它是八面重檐攢尖頂,故又俗稱八方亭。

連接廓如亭和南湖島的就是十七孔橋,全長150米,寬8米,仿照金代盧溝橋建造,望柱上***雕刻有544只形態各異的獅子,數量遠遠多於盧溝橋。 銅牛位於廓如亭的北側,銅牛是鎮水之物,為了闡明其用意,乾隆皇帝還特意撰寫了四言銘文《金牛銘》,用篆體刻在金牛背上,以銅牛鎮水源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東堤最北側的建築就是文昌閣了,是頤和園六座城關(六座城關的名字)中最大的壹座,閣內供奉文昌帝君坐像,它與萬壽山西側的宿雲檐城關東西相對,壹***文昌帝,壹***關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輔弼”。 介紹完了西堤東堤接下來我們說壹下昆明湖中的大小島嶼。

在文昌閣西北是由大小兩座島嶼組成的知春島,大島上建有知春亭,亭名源於宋代大文濠蘇東坡《惠崇春江晚景》詩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境。

南湖島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島嶼,通過十七孔橋與東堤相連,南湖島上有涵虛堂和廣潤靈雨祠,涵虛堂原名望蟾閣,乾隆年間仿照湖北武昌黃鶴樓建造,後來因為南湖島基礎逐漸下沈,嘉慶便把它改為壹層的涵虛堂,光緒年間慈禧曾在此檢閱水師學堂的官兵進行的陣法演練。廣潤靈雨祠俗稱龍王廟,宋真宗時稱廣潤祠,乾隆年間改為現名。

其香火延續到清末,現在看到的是1986年重修的。 鳳凰墩位於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造江蘇無錫運河中的黃埠墩建造的,鳳凰墩上原有壹座鳳凰樓,它與南湖島上的龍王廟相對,寓意“龍鳳呈祥”。

藻鑒堂位於西堤南面湖泊中,古人把選拔人才成為澡鑒,乾隆皇帝借以寓意人才難得,清漪園時期內有很多真寶,1903年重修後,將其改為歐陸風情,並配有西洋廚師,慈禧在這裏宴請或外駐華公使。 治鏡閣位於昆明湖西面水域,原本是壹座圓形的水上城樓,但由於年久失修,現在已經是壹座水中荒島了。

整個昆明湖壹池三山的格局寓意這裏是人間仙境。倘若在昆明湖內泛舟,仿佛置身於仙境,西面西山若隱若現,北面萬壽山壹片蔥郁中流露出萬丈金光,東堤金牛神采奕奕,真是壹種絕美的享受。

(結束語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