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瀟瀟暮雨灑江天,[2]
壹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3]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4]
苒苒物華休。[5]
惟水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6]
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妝樓颙望,[8]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9]
爭知我,[10]
倚闌幹處,
正恁凝愁。[11]
註釋: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壹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後***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九十七字,平韻。
[2]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3]淒緊:壹作“淒慘”。
[4]是處:到處,處處。紅衰翠減:紅花綠葉,雕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翠:壹作“綠”。
[5]苒苒:茂盛的樣子。壹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遙遠。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壹作“長望”。
[9]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10]爭:怎。⑾恁:如此,這般。
[11]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壹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遊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引。《能改齊漫錄》作晁補之語)。
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樓颙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裏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
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並茂。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幹”等。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這自然有助於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二)采蓮令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時情苦。
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
千嬌面、盈盈佇立,
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壹葉蘭舟,便恁急槳淩波去。
貪行色、豈知離緒。
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
更回首、重城不見,
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評解
斜月西沈,霜天破曉,執手相送,情何以堪!這首送別詞,既表現了送行者的無限
依戀,也抒寫了行人的感懷。把送別和別後相思的情景,層層鋪開。深刻細致地寫出了
人物的感受。最後以景結情,倍覺有情。全詞鋪敘展衍,層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轉。
不僅情景“妙合”,而且寫景、抒情、敘事自然融合,完美壹致。體現了柳詞的特
色
(三)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四)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
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壹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壹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壹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壹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壹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五)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雲亸,終日厭厭倦梳裹。
無那。恨薄情壹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麽。悔當初、不把雕鞍鎖。
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評解
這首詞以深切的同情,抒寫了淪落於社會下層的歌伎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們對
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以及內心的煩惱與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襯人
物的厭倦與煩惱情緒。下片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反映歌伎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
求。這首詞是柳永俚詞的代表作之壹。
全詞運用通俗的語言,不加雕飾,把人物的生活情態與心理活動,刻畫得細致入微,
頗能體現柳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