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的筆畫順序為:橫、豎、豎、豎、橫折、豎、豎、橫、撇、橫撇/橫鉤、點
內容拓展:
“蘿”字是形聲字,“蘿”字從艹,從羅,羅亦聲。“羅”意為“向下拖曳”,“艹”與“羅”聯合起來表示“拖曳的草”。本義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現在仍存在壹些地方用“蘿”來專指某種植物,如“藤蘿”、“蔦蘿”、“女蘿”、“松蘿”等。
“蘿”字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其原始含義是指壹種野生植物,即菟絲子。菟絲子是壹種寄生植物,它附著在其他植物上生存,汲取其他植物的營養。在古代,人們對於這種植物的觀察和認識逐漸深入,於是用“蘿”這個字來表示它。
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蘿”字的含義逐漸演變和擴大。壹方面,“蘿”字被用來表示各種與菟絲子相似的植物,如大麻、亞麻等。另壹方面,“蘿”字也被用來形容某些柔軟、纏繞、蔓延的狀態,如“蘿蔓”、“蘿生”等詞語。
“蘿”常被用來比喻女性的美麗和柔弱。比如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就有“玉顏倚月思悄悄,香袂飄風笑渺渺。若教解語應傾國,任作相思總帶愁。魚戲蓮葉終難老,鳥宿桃花豈不羞?張郎不恨使君恨,使君應有醉時愁。”的詩句,其中的“香袂飄風笑渺渺”壹句,就用了“蘿”的形象來比喻女子的柔美和輕盈。
在現代漢語中,“蘿”字的含義更加豐富多樣。除了表示各種植物之外,“蘿”字還可以表示壹些抽象的概念,如“思路”、“計劃”、“目的”等。此外,“蘿”字還可以作為姓氏使用。
總的來說,“蘿”字的由來與演變過程充分體現了漢字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色彩。這個字從最初表示壹種野生植物,逐漸演變為表示各種植物和抽象概念,同時也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通過對“蘿”字的探究和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漢字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