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 《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自己加影子總***才兩人,何來第三人之說,莫不是。(⊙﹏⊙))
2. 蓼梢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 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
很久前看的,出處忘記了,滿塘蓮蓬,如同孫武當年砍下宮女的人頭;紅碧相雜,便是殺人後大片的血汙。。
3.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4.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5.可憐河邊無定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2. 史書裏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知乎網友的答案,供參考
歐陽修的《縱囚論》是古文名篇。唐太宗放死囚回家,來年死囚悉數歸隊受死,太宗隨即將其赦免,此事於新舊唐書、資治通鑒均有記載。歐陽修對這種政治作秀的批判也成為經典。但還有壹個細節引人註意。
貞觀六年,唐太宗放走的死囚人數,按舊唐書記載為290人,按新唐書與資治通鑒記載為390人,按貞觀時期200多萬戶的人口計算,雖然不是什麽小數,但在死罪罪名甚多的古代也算是手段溫和。但是只要把史書向前翻兩年,就可以看到:
“。是歲(貞觀四年),斷死刑二十九人,幾致刑措。”
——《舊唐書·刑法誌》
新唐書與資治通鑒在此數字上與舊唐書完全壹致。貞觀四年的29人,是全年判決的死刑數量。而貞觀六年的290或390人,是太宗在十二月復核時的在押數量,之前有沒有本年已決的猶未可知。也就是說,過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唐朝的死囚數量至少變成了之前的十倍。在壹個政治清平,經濟上升的年代,如果理解成單純的犯罪增加,是有些可疑的。
那麽在這兩年間,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翻開貞觀五年的歷史,最大的壹樁案件莫過於大理丞張蘊古的死刑案,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河內人李好德,風疾瞀亂,有妖妄之言,詔按其事。大理丞張蘊古奏,好德癲病有征,法不當坐。治書侍禦史權萬紀,劾蘊古貫相州,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情在阿縱,奏事不實。太宗曰:‘吾常禁囚於獄內,蘊古與之弈棋,今復阿縱好德,是亂吾法也。’遂斬於東市。。”
——《舊唐書·刑法誌》
最高法院的壹位法官認為壹位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不應該承擔刑事責任。壹位好管閑事的紀委官員於是參了壹本,告發法官與犯人家屬的不正當關系,結局就是皇帝大怒之下,把這位倒黴的法官給哢嚓了。
做完此事,皇帝陛下產生了深深的悔意。由此對死刑的復核制度進行了改革。
“。。既而悔之,因詔:‘自今有死罪,雖令即決,仍三覆奏乃行刑。’。。”
——《資治通鑒·唐紀九》
由於執行不力,唐太宗還特地細化了要求
“。。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壹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壹覆奏而已。。。”
——《資治通鑒·唐紀九》
復核不僅有次數要求,還有了時間要求。饒是史書上記了壹筆“全活甚眾”,但還是多了九倍的死囚。
因為,這些政策,根本沒有什麽卵用。
“太宗既誅張蘊古之後,法官以出罪為誡,時有失入者,又不加罪焉,由是刑網頗密。帝嘗問大理卿劉德威曰:‘近來刑網稍密,何也?’德威對曰:‘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今失入則無辜,失出則便獲大罪,所由吏皆深文。’。。”
——《舊唐書·刑法誌》
曾經有壹個膽子大的法官,想要放過壹個囚犯,等來的卻是身首異處的結局。於是所有法官都學會了寧肯錯殺也不錯放的手段,這是血淋淋的生存法則。太宗用自己的屠刀抹殺了自己仁政的理想,最後也只能靠壹出縱囚的大戲重新挽回人心了。
至於那個靠揭發同僚上位的權萬紀,在群臣眼裏成了卑鄙小人。最後死於皇子叛亂,乃至被肢解,下場也很是悲慘。
………………………分割線………………………
對於張蘊古案,在《貞觀政要》中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貞觀五年,張蘊古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風疾,言涉妖妄,詔令鞫其獄。蘊古言:‘好德癲病有征,法不當坐。’太宗許將寬宥。蘊古密報其旨,仍引與博戲。治書侍禦史權萬紀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斬於東市。”
——《貞觀政要·刑法第三十壹》
太宗壹開始答應了張蘊古的請求,於是張蘊古偷偷告訴了李好德,大家壹起愉快地下象棋/鬥地主/打麻將……
好吧,這其實是壹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故事……
由此看來,張蘊古與李好德的關系確實有些不清不楚,而李好德是否有瘋病也值得打上壹個大大的問號。然而,張蘊古獲死,導致法官不敢再輕易“出罪”,變相使得不應入罪的人入罪,增加了冤案,卻是不爭的史實。貞觀六年的三百死囚,中間有多少是不該死之人,我們無從知曉了。而這樣壹來,歐陽修在《縱囚論》中提出的,把這壹批死囚都砍掉,下壹批再放,實在算不上什麽好點子。
3. 有哪些細思恐極的古詩詞驚恐萬狀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解釋驚恐: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宋·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
正音恐;不能讀作“ɡǒnɡ”。
辨形狀;不能寫作“壯”。
近義詞膽戰心驚、心驚膽戰
反義詞不動聲色、處之泰然
例句被包圍的敵人;抱頭鼠竄;~。
4. 史書裏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公元前494年,孔子在魯國,吳國派使者訪問,就“骨節專車”壹事請教孔子 《國語 魯語》
吳國攻打越國,把越國的國都會稽摧毀了,得到壹節骨頭,有壹輛車長(也有說法是需要專車來拉)。
吳國派使者來問孔子:“什麽骨頭最大?”
孔子說:“大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遲到,大禹就把他殺死並陳屍示眾,他的骨頭壹節就有壹車長,這就是最大的骨頭了。”
吳國的使者又問:“那神又是誰呢?”
孔子說:“山川的神靈能興雲致雨足可造福天下,負責監守山川按時祭祀的就是神。守土地和谷物的就是公侯,他們都隸屬於王者”。
吳使又問:“防風氏是監守什麽的?”
孔子說:“汪罔氏的君長監守封山和禺山壹帶的祭祀,是厘姓。在虞、夏、商三叫汪罔,在周叫長翟,現在叫做大人。”
吳使問:“人的身高有多少?”
孔子回答說:“僬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了;高的不過三丈,數得上是最高的了。”
吳國使者聽了之後說:“了不起呀聖人!”
這是恐龍骨頭好麽
5. 細思恐極什麽意思指仔細想想,覺得恐怖至極。
其用法主要是營造壹種遲緩加混亂的效果。多用於形容人的恐懼心情詞語細思恐極,網絡用語。
網上又稱為 西斯空寂。釋義仔細想想,覺得恐怖至極。
[1]例句衰老、愛情、老來相伴,都那麽的細思恐極![2]貼吧用途輔助技能 - 虛實莫測,遲緩 + 混亂效果。[3]2013年6月16日,壹位上海網友kelvin發微博寫了壹篇不明覺厲、男默女淚的掃盲科普帖,帖子被整理匯總成壹篇通俗易懂的“詞語表”,作者還分別為這些“詞語”加上了釋義、語源、舉例引申,同時貼上鏈接等。
截止到7月18日,這樣的科普帖已引發了10萬網友的關註。詞匯表的作者、上海網友鄧棵出身於新聞傳播學專業,據他透露,最初他整理了31個詞語,後來在網友推薦下又添加補充了壹部分,目前***有49個時下最火爆的網絡新詞。
“這些都是已經流行起來的短語,看到它們流行得太快並且沒有什麽規範可言,所以才匯總並查證了參考資料,可能我這人有點強迫癥和整理癖。現在網友接受信息多元化,所以樂於接受這些新鮮事”。
6. 黃晶:史書裏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歐陽修的《縱囚論》是古文名篇。唐太宗放死囚回家,來年死囚悉數歸隊受死,太宗隨即將其赦免,此事於新舊唐書、資治通鑒均有記載。歐陽修對這種政治作秀的批判也成為經典。但還有壹個細節引人註意。
貞觀六年,唐太宗放走的死囚人數,按舊唐書記載為290人,按新唐書與資治通鑒記載為390人,按貞觀時期200多萬戶的人口計算,雖然不是什麽小數,但在死罪罪名甚多的古代也算是手段溫和。但是只要把史書向前翻兩年,就可以看到:
“。是歲(貞觀四年),斷死刑二十九人,幾致刑措。”
——《舊唐書·刑法誌》
新唐書與資治通鑒在此數字上與舊唐書完全壹致。貞觀四年的29人,是全年判決的死刑數量。而貞觀六年的290或390人,是太宗在十二月復核時的在押數量,之前有沒有本年已決的猶未可知。也就是說,過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唐朝的死囚數量至少變成了之前的十倍。在壹個政治清平,經濟上升的年代,如果理解成單純的犯罪增加,是有些可疑的。
那麽在這兩年間,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翻開貞觀五年的歷史,最大的壹樁案件莫過於大理丞張蘊古的死刑案,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河內人李好德,風疾瞀亂,有妖妄之言,詔按其事。大理丞張蘊古奏,好德癲病有征,法不當坐。治書侍禦史權萬紀,劾蘊古貫相州,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情在阿縱,奏事不實。太宗曰:‘吾常禁囚於獄內,蘊古與之弈棋,今復阿縱好德,是亂吾法也。’遂斬於東市。。”
——《舊唐書·刑法誌》
最高法院的壹位法官認為壹位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不應該承擔刑事責任。壹位好管閑事的紀委官員於是參了壹本,告發法官與犯人家屬的不正當關系,結局就是皇帝大怒之下,把這位倒黴的法官給哢嚓了。
做完此事,皇帝陛下產生了深深的悔意。由此對死刑的復核制度進行了改革。
“。。既而悔之,因詔:‘自今有死罪,雖令即決,仍三覆奏乃行刑。’。。”
——《資治通鑒·唐紀九》
由於執行不力,唐太宗還特地細化了要求
“。。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壹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壹覆奏而已。。。”
——《資治通鑒·唐紀九》
復核不僅有次數要求,還有了時間要求。饒是史書上記了壹筆“全活甚眾”,但還是多了九倍的死囚。
因為,這些政策,根本沒有什麽卵用。
“太宗既誅張蘊古之後,法官以出罪為誡,時有失入者,又不加罪焉,由是刑網頗密。帝嘗問大理卿劉德威曰:‘近來刑網稍密,何也?’德威對曰:‘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今失入則無辜,失出則便獲大罪,所由吏皆深文。’。。”
——《舊唐書·刑法誌》
曾經有壹個膽子大的法官,想要放過壹個囚犯,等來的卻是身首異處的結局。於是所有法官都學會了寧肯錯殺也不錯放的手段,這是血淋淋的生存法則。太宗用自己的屠刀抹殺了自己仁政的理想,最後也只能靠壹出縱囚的大戲重新挽回人心了。
至於那個靠揭發同僚上位的權萬紀,在群臣眼裏成了卑鄙小人。最後死於皇子叛亂,乃至被肢解,下場也很是悲慘。
………………………分割線………………………
對於張蘊古案,在《貞觀政要》中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貞觀五年,張蘊古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風疾,言涉妖妄,詔令鞫其獄。蘊古言:‘好德癲病有征,法不當坐。’太宗許將寬宥。蘊古密報其旨,仍引與博戲。治書侍禦史權萬紀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斬於東市。”
——《貞觀政要·刑法第三十壹》
太宗壹開始答應了張蘊古的請求,於是張蘊古偷偷告訴了李好德,大家壹起愉快地下象棋/鬥地主/打麻將……
好吧,這其實是壹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故事……
由此看來,張蘊古與李好德的關系確實有些不清不楚,而李好德是否有瘋病也值得打上壹個大大的問號。然而,張蘊古獲死,導致法官不敢再輕易“出罪”,變相使得不應入罪的人入罪,增加了冤案,卻是不爭的史實。貞觀六年的三百死囚,中間有多少是不該死之人,我們無從知曉了。而這樣壹來,歐陽修在《縱囚論》中提出的,把這壹批死囚都砍掉,下壹批再放,實在算不上什麽好點子。
7. 不明覺厲,細思恐極是什麽意思1、不明覺厲,“雖不明,但覺厲”意思是:不明白什麽意思,但是覺得很厲害,該縮句出自周星馳的電影《食神》中的角色對白。
2、細思恐極的意思是:指仔細想想,覺得恐怖到了極點。其用法主要是營造壹種遲緩加混亂的效果。多用於形容人的恐懼心情。同於細思極恐。
2013年6月16日,壹位上海網友kelvin發微博寫了壹篇不明覺厲、男默女淚的掃盲科普帖,帖子被整理匯總成壹篇通俗易懂的“詞語表”,作者還分別為這些“詞語”加上了釋義、語源、舉例引申,同時貼上鏈接等。截止到7月18日,這樣的科普帖已引發了10萬網友的關註。
不明覺厲,細思恐極都不是古代成語,而是現在發明的網絡用語。
擴展資料:
網絡詞匯表作者、上海網友鄧棵出身於新聞傳播學專業據他透露,最初他整理了31個詞語,後來在網友推薦下又添加補充了壹部分,目前***有49個時下最火爆的網絡新詞。
“這些都是已經流行起來的短語,看到它們流行的太快並且沒有什麽規範可言,所以才匯總並查證了參考資料,可能我這人有點強迫癥和整理癖。現在網友接受信息多元化,所以樂於接受這些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