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十首

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十首

#嬰幼兒# 導語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詩更是文化中的壹絕,各類詩詞不僅是詩人的生活經歷,簡短文字所賦予的內涵更體現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 考 網分享的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十首。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敕勒歌

 樂府詩集〔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壹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壹般。

 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壹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譯文二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籠罩著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壹片茫茫。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註釋

 《敕勒歌》:敕勒(chì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壹帶。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內蒙壹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壹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籠蓋四野(yě,舊讀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壹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壹);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蒼蒼:青色。蒼,青。

 天蒼蒼:天藍藍的。

 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xiàn):同“現”,顯露。

2.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江南

 漢樂府〔兩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壹會兒在這兒,壹會兒又忽然遊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註釋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後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壹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模擴大,成為壹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治者觀風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後人稱為樂府詩。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裏有“適宜”、“正好”的意思。

3.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長歌行

 漢樂府〔兩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

 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等待陽光照耀。

 春天給大地普施陽光雨露,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雕零。

 百川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老來悲傷也沒用了。

 註釋

 長歌行:漢樂府曲題。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

 葵:“葵”作為蔬菜名,指中國古代重要蔬菜之壹。《詩經·豳風·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此詩“青青園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陽春“句:陽是溫和。陽春是露水和陽光都充足的時候,露水和陽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謂的”德澤“。布:布施,給予。德澤:恩惠。

 秋節:秋季。

 焜黃:形容草木雕落枯黃的樣子。華(huā):同“花”。衰:壹說讀“cuī”,因為古時候沒有“shuāi”這個音;壹說讀shuāi,根據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漢語》,除了普通話的規範發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讀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壯:年輕力壯,指青少年時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4.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遊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裏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註釋

 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壹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裏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5.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野草開出了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

 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註釋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橫跨秦淮河。

 尋常:平常。

 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後建都於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舊時:晉代。

6.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通:惟)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註釋

 黃鶴樓:中國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遊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壹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7.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早發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雲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裏之遙的江陵,壹天就可以到達。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裏,船行只壹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註釋

 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註:“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壹千二百裏,其間包括七百裏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8.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春曉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裏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註釋

 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啼鳥:鳥的啼叫聲。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9.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壹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註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鬥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

 獨:獨自。

10.經典幼兒早教古詩簡單

鹿柴

 王維〔唐代〕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裏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註釋

 鹿柴(zhài):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壹(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