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裏,過客感秋多 .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河南張應之東齋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
昔我居此時,鑿池通竹圃。
池清少遊魚,林淺無棲羽。
至今寒窗風,靜送枯荷雨。
雨歇吏人稀,知君獨吟苦。
2.描寫秋天的荷花,或者是殘荷的詩句《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竹塢無塵水檻清”,詩人起筆就以極為簡練的筆調,勾畫了駝氏亭的環境:水清、竹秀、亭靜,這裏壹片的清幽雅潔。然而,也正是這幽靜清廖的,遠離了塵囂的境地,牽引出詩人綿綿的相思。這種相思,了無痕跡地表現出清幽環境中詩人的孤寂;“相思迢遞隔重城”,而地域的距離又是這樣無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詩人眼下所宿的駝氏亭與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長安,遠隔千山萬水,詩人只能借助於風、於雲,將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飄向遠方長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間隔中的契合了。
3.用荷敗,殘菊寫出秋末特征 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猶有傲霜枝。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雕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壹年最好的景致妳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壹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壹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淩寒的氣概。
荷葉敗盡,像壹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壹年的好景將盡,妳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壹面,而這壹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誌消沈、妄自菲薄。
4.關於殘荷的詩詞《踏莎行·衰柳殘荷》
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禮
衰柳殘荷,長山遠水。扁舟蕩漾煙波裏。離杯莫厭百分斟,船頭轉便三千裏。紅日初斜,西風漸起。琵琶休灑青衫淚。區區遊宦亦何為,林泉早作歸來計。
《蝶戀花·剪剪西風催碧樹》
年代: 宋 作者: 趙師俠
剪剪西風催碧樹。亂菊殘荷,節物驚秋暮。綠葉紅苞迎曉露。錦屏繡幄圍芳圃。塵世鸞驂那肯駐。尚憶層城,仙苑飛瓊侶。能***牡丹爭幾許。惜花對景聊為主。
《題江湖偉觀》
年代: 宋 作者: 劉黻
柳殘荷老客淒涼,獨對西風立上方。
萬井人煙環魏闕,千年王氣到錢塘。
湖澄古塔明寒嶼,江遠歸舟動夕陽。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贏得鬢毛霜。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拿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壹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秋懹》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客思殘荷外,農功晚稻前。
祭多巫得職,稅足吏無權。
浦漵家家釣,村墟點點煙。
歸舟葛衣薄,始覺是秋天。
5.描寫“殘荷”的詩詞有哪些1.《蝶戀花_閨怨夜月樓》
元代:曾瑞
殘荷飐荒涼池畔,衰柳拂斜陽樓觀。
2.《集賢賓_宮詞悶登樓》
元代:曾瑞
悶登樓倚闌幹看暮景,天闊水雲平。浸池面樓臺倒影,書去箋雁字斜橫。衰柳拂月戶雲窗,殘荷臨水閣涼亭。景淒涼助人愁越逞,下妝樓步月空庭。鳥驚環佩響,鶴吹鐸鈴鳴。
3.《折桂今》
元代:張可久
遠水空奩,殘荷老翠,倦柳荒絲。
4.《蝶戀花(癸卯信豐賦芙蓉)》
宋代:趙師俠
剪剪西風催碧樹。亂菊殘荷,節物驚秋暮。
5.《潘妃曲》
元代:商挺
敗柳殘荷金風蕩,寒雁聲嘹亮。閑盼望,紅葉皆因昨夜霜。菊金黃,堪畫在幃屏上。
6.《踏莎行》
宋代:晁端禮
衰柳殘荷,長山遠水。扁舟蕩漾煙波裏。
《有令賦殘荷遂口占》
年代: 作者: 陳昂
萬木方零落,荷先葉自傷。
既圓應有破,久翠漸多黃。
蓋或隨波蕩,莖猶惹露香。
蓐收無賴日,惱殺兩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