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陽(在現在河南省)人,唐代文學家。他曾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多次被貶官。他提倡的“古文運動”,開創壹代文風,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磅礴,語言簡潔,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被列在第壹位。韓愈的詩也別具壹格。
1、童年
韓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都去世了。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韓會撫養。韓會對弟弟很好,教他認真讀書,好好做人。韓愈十歲的時候,韓會受到別人的牽連,被貶官到韶州(在現在廣東省),到韶州不久,韓會就因心情苦悶,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嫂嫂鄭氏帶著韓愈和兒子,護送著韓會的靈柩,回到了故鄉河陽。安葬了韓會以後,鄭氏關心地對韓愈和兒子說:“人生短暫,妳們要抓緊時間讀書做學問。雖不求顯赫壹時,也要不枉度壹生。”
韓愈這時候已經很懂事了,他知道這是嫂嫂替哥哥說出的話。從此以後,每天早上公雞壹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後回到書房裏讀書。韓家歷代有人做官,藏書很多。韓愈就從《論語》、《孟子》讀起。遇到問題,他就向嫂嫂請教。可當韓愈讀到《書經》、《易經》的時候,嫂嫂就不能教他了,韓愈就去找當地有學問的人請教。就這樣,韓愈還讀了《老子》、《莊子》、《荀子》等先秦散文著作。
有壹年春天,嫂嫂把韓愈叫到身邊,對他說:“兄弟,妳長大了,去洛陽求學吧。那裏有學問的人多,可以開闊妳的眼界。”第二天,韓愈帶著書僮,走上了去洛陽的路。
2、讀書像品酒
到了洛陽以後,韓愈拜訪了壹些韓家相識的親朋故友。大家見他懂禮貌又有學問,都邀請他住在自己家裏。韓愈謝絕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兩間茅屋住下,開始過起清貧的讀書生活。
韓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兩頓飯,其余的時間都用來讀書、訪友。有時候,他讀書入了迷,要到半夜三更的時候才睡覺。
有壹次,韓愈和朋友們聚在壹起談論文章。韓愈心直口快地說:“這讀書就像品酒壹樣。好文章讀起來,讓人覺得痛快。那差的文章,比如駢體文,死板得很,讀了讓人憋氣難受。”“依妳之見,哪幾位名家寫得好呢?”朋友們問他。“要說先秦,當然是孟軻、莊周。要說兩漢,當數董仲舒第壹,其次是賈誼、揚雄。他們的文章形式自由,語句動人,含義深刻。”
後來,韓愈成了大學問家,就積極倡導人們學習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反對束縛人的駢體文,成為“古文運動”的領導者。
二、第壹次任免——為百姓說話
在韓愈24歲的時候,參加了進士考試,主考官是宰相陸贄。出的試題為“不遷怒不貳過” 大意為自己不高興不要轉移到別人身上,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韓愈看後,揮筆成章。可是,當主考官看了以後,卻把試卷放在壹邊,第壹次考試就這樣落榜了。
第二年,韓愈又參加了進士考試,試題與上壹年的試題壹樣,韓愈沒有猶豫,壹字不改地把去年的舊作寫在卷面上。陸贄主考官看後,感到此卷似曾相識,他反復看了幾遍,拍案叫絕,說道:
“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風格,沒有壹點駢體文的味道,若不細看,差點埋沒人才了。”就這樣,韓愈考中了進士,並名列榜首。 從此以後,韓愈更加積極倡導古文運動,從事古文寫作。無論是給上書,給親友寫信,還是寫各種體裁的文章,他都是按先秦、兩漢的古文要求精心撰寫。
貞元十九年(803年)冬,韓愈晉升為監察禦史。在任不到二個月,長安周圍的好幾個縣發生了旱災,春夏無雨,秋又早霜,田畝所收十不存壹。然而,京兆府尹李實不止壹次地對德宗說:“今年雖旱,而谷甚好”,因而不顧壹切地嚴征暴斂。韓愈向德宗遞交了《禦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列舉了夏秋以來京畿壹帶受災的具體情況,並建議免除百姓當年的租稅,待明年蠶絲上市和收麥子的時候再征。這篇狀文遞上去後,韓愈遭到李實等權臣讒害,被貶為陽山縣令。
在陽山呆了壹年零兩個月,後被召回長安,任國子博士、中書舍人、行軍司馬、刑部侍郎等職。
三、第二次任免——諫迎佛骨
長安附近有座法門寺,寺裏藏有壹節指骨,據說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遺骨,稱為佛骨。
有壹年正月,唐憲宗為了祈求長壽,派人把佛骨迎進了皇宮,供奉了三天,又下令長安各大寺廟輪流展出佛骨。這壹來,上自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爭先恐後地迎拜佛骨,向寺廟捐獻財物。為了拜佛骨,不少人弄得傾家蕩產。韓愈看到這些,十分生氣。立刻給唐憲宗寫了壹份奏章:《論佛骨表》。他說:“古代沒有佛教的時候,許多帝王都長命百歲,自打漢明帝的時候佛教傳入中國,信佛的就都早死,而且國家接連出現動亂。”
唐憲宗看完奏章就勃然大怒,氣呼呼地說:“韓愈好大膽,我要把他斬首!”
宰相裴度是韓愈的朋友,連忙替他求情,請減輕對韓愈的處罰。“不行!”唐憲宗怒氣未消地說,“他說什麽信佛的都早死,這不是在詛咒我嗎?”“皇上,韓愈出言不遜,應當責罰。不過他是出於壹片忠心,如果為此將他處死,臣怕今後無人直言敢諫了。”
許多大臣都為韓愈說情。唐憲宗答應不殺韓愈,可還是要把他貶為潮州(在現在廣東省)刺史,限期叫他上任。韓愈又壹次到遙遠的南方去了。
1、風雪路上
在去潮州的路上,韓愈心情沈重。想到自己對皇上壹片忠心,卻被貶官去遠方,如今這壹走,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來。
眼看快到藍關(在現在陜西省)了,天氣忽然大變。先是飄下雪花,後來又刮起狂風,風卷著雪花,吹得人睜不開眼睛。
韓愈急忙催馬趕路,誰知馬竟甩動四蹄,不肯前行。正在他焦急的時候,後面有人騎馬跑來。那人來到韓愈面前,飛身下馬,上前行禮叫道:“叔公,侄孫來遲了。”原來,來人是韓愈的侄孫韓湘,他是特來和韓愈做伴的。韓愈見到親人感慨萬分,不禁隨口吟詩壹首:
壹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寫的詩,和他的文章壹樣,很有名氣。除了這首詩以外,他還寫過不少平白如話耐人回味的詩。這些詩形象地描繪出山川景色的優美,至今為人們傳誦。
2、韓文公祭鱷魚
潮州的韓江,從前有很多鱷魚,會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們叫它做“惡溪”。
壹天,又有壹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後很著急,心想鱷害不除後患無窮,便命令宰豬殺羊,決定到城北江邊設壇祭鱷。韓愈在渡口旁邊的壹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著大江嚴厲地宣布道:“鱷魚!鱷魚!韓某到這裏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妳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妳們無知,不加懲處,只限妳們在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處!”
從此,江裏再也沒有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南洋去了。現在,人們把韓愈祭鱷魚的地方叫做“韓埔”,渡口叫“韓渡”,又叫“鱷渡”,還把大江叫做“韓江”,江對面的山叫做“韓山”。
3、韓文公設水布
古時候,韓江裏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紮杉排,霎時跳下江,霎時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濕了幹,幹了又濕,常常得肚痛病和風濕病。於是他們做工時便索性光著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邊挑水、洗衣服的婦女,看見放排工赤身裸體,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裏去。官府交涉下來,放排工只好照舊又穿上衣服。
韓愈來到潮州後,這件事傳到了他的耳朵裏,他跑到江邊實地去看放排工紮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著壹身濕衣服,不鬧出病來才怪呢!
回衙後,韓愈便作了個決定,叫人到江邊通知放排工:今後紮排、放排時,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間紮塊布能遮羞就好了。這塊布後來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農民勞動時帶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4、韓愈與叩齒庵
韓愈來到潮州後,有壹天出巡,在街上碰見壹個和尚,面貌長得十分兇惡,特別是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更是使人害怕。韓愈本來就是因為勸不要為迎接釋迦牟尼的骨頭過分勞民傷財,才被貶到潮州來的,早已對和尚沒有好感了,壹見這副“惡相”,更是討厭,他想這決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長牙。
韓愈回到衙裏,才下轎,看門的人便拿來壹個紅包,說這是剛才有個和尚要送給老爺的。韓愈打開壹看,裏面非金非銀,是壹對長牙,正好和那和尚的兩只長牙壹模壹樣。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齒,並沒說出來,他怎麽就知道了呢?韓愈立即派人四處尋找那個和尚。
見面交談後,韓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很有名聲的潮州靈山寺的大顛和尚;是個學問很深的人。韓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賠禮道歉。這以後,兩人終於成了好朋友。後人為紀念韓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誼,就在城裏修了座庵,叫“叩齒庵”。
5、韓愈的半副對聯
韓愈在廣東潮洲做官,當時潮洲還是窮山惡水,加上官場腐敗,社會上惡霸橫行,可說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他雖然想將朝政改革壹下,但是,獨力難支,壹日,他坐在書房裏,批閱各地報來的災情,又無力解決,很有感慨,因此,卻有辭官不做的意思,便自撰半副對聯:
惡山惡水惡環境,韓退之!退之!
此聯幾百年來,無人能對,被視為罕世絕聯。
光陰荏苒,時光壹晃,1948年神洲大地獲得解放,當時謝覺哉任人民內務部長,他是壹個責任心極強、關心民間疾苦的好領導,他上任伊始,就到全國各地視察,有壹次,謝覺哉到了潮州,當晚,他下榻在潮洲市招待所,時他正讀陳望道翻譯的《宣言》,愈讀愈感到愛不釋手,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這時,他手邊剛好有韓愈的這半副所謂“絕聯”,他頓時茅塞頓開,靈感萌生,就奮筆疾書,寫了下聯:
好書好句好文章,謝覺哉!覺哉!
“覺哉”對“退之”,對仗工整,堪稱壹副難得的佳偶。所謂“罕世絕對”,到此結束。
四、潮州返回後的京城生活
1、鎮州勸降
韓愈三月二十五日到潮州,十月便調任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被調回京師任國子祭酒,長慶元年(821年)七月轉任兵部侍郎。長慶二年,他單身匹馬赴鎮州宣慰亂軍,不費壹兵壹卒,化幹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事情是這樣的:
有壹年春天,鎮州(在現在河北省)發生了叛亂:節度使田弘正被部下殺了,叛將王庭湊自任節度使。唐穆宗派兵去征討。誰知道壹仗打下來,官軍不僅沒打下鎮州,大將牛元翼的壹路人馬反而被叛軍包圍了。唐穆宗趕緊同大臣們商量對策。由於朝廷沒法增派更多的,只得同意讓王庭湊當節度使,同時決定派壹名大臣去勸王庭湊解除對官軍的包圍。
“眾卿,誰願負此重任?”唐穆宗問。
大殿裏壹片沈默。誰都清楚,同這些叛軍打交道可不是鬧著玩的。
“難道無人替朕分憂嗎?”
話音剛落,韓愈站了起來:
“臣願去鎮州。”
“妳去後見機行事,不壹定要進王庭湊的軍營。”唐穆宗說。
“臣既然要去,豈能只顧個人得失而觀望不前呢?”韓愈斬釘截鐵地回答。
韓愈來到叛軍軍營,只見到處布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壹個個刀出鞘,箭上弦,殺氣騰騰。韓愈從容地進入軍帳坐定,壹邊品茶,壹邊威嚴地盯著王庭湊,好半天壹言不發。王庭湊倒沈不住氣了,說:“韓大人,鎮州之亂,都是下邊將士所為,並非我的本意。”
“朝廷已經同意妳做節度使,為何還包圍牛元翼將軍不放呢?”韓愈鄭重地說。
話沒說完,壹群叛將圍住了韓愈,氣勢洶洶地質問道:“我們為朝廷賣過命,立過功,哪點對不住朝廷?為什麽把我們當做叛賊?”“田弘正待部下太刻薄了,所以我們全軍不滿。”壹個叛將申辯說。
韓愈嚴肅地說:“可妳們已經把他殺了,連他全家都給殺了,還有什麽好說的呢?我要說的是,歸順還是反叛朝廷,妳們今後的結局是不壹樣的!好好想想吧!”眾人果然啞口無言了。半晌,王庭湊才問:“現在我們怎麽辦?”
韓愈緩和了口氣說:“只要撤除對牛元翼的包圍,就沒事了。”
“好,好,我馬上照辦。”王庭湊說。
韓愈圓滿地完成了使命
同年九月,他轉任吏部侍郎,不久又晉升為京兆尹兼禦史大夫。
2、推和敲
韓愈在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時,有壹天,辦完公事回府。當時有個規矩,朝廷官員外出,行人遇到必須回避。所以壹見韓愈到來,街上行人都紛紛讓路,可有壹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騎在驢子上搖頭晃腦,右手還在空中作壹推壹敲的姿勢,絲毫沒有躲避的樣子。隨從人員立刻擁向前,把那人拿下,送到韓愈馬前問罪。
“妳為什麽不回避呀?”韓愈生氣地問。
那個年輕人仿佛才從夢中醒來,眨了眨眼睛,忙向韓愈行禮說:
“晚生剛才正在作詩,有兩個字難以選定,因為心思都用在這兩個字上,才忘了回避,因此冒犯大人。”
壹聽作詩,韓愈轉怒為喜,忙問:
“妳在作什麽詩?哪兩個字難定?”
年輕人興致勃勃地把詩念了壹遍說:
“就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我想改用‘敲’字,又覺不妥。反復思索,壹時決斷不下。”
韓愈聽了點點頭,壹邊有節奏地誦讀著詩句,壹邊用手作“推門”和“敲門”的姿勢,他用心琢磨了壹會兒,大聲說:“我看還是‘敲’字好。”
“為什麽呢?請大人賜教。”
“這首詩寫的是壹位僧人(和尚)月夜訪友人的情景。僧人去時已經是夜晚,門自然是關閉的,怎能推門進去呢?‘推’不合情理。而且,敲字響亮,在靜悄悄的月夜,突然響起敲門聲,驚動了棲息在樹上的鳥兒,靜中有動,意境優美。”韓愈壹口氣說完了自己的見解。
“大人高見,大人高見。”年輕人佩服地伸出了大拇指。
韓愈見眼前的年輕人又好學又謙虛,不由地盤問起來,才知他叫賈島,是來京參加考試的。他愛惜賈島的人才,讓他並馬而行,壹同回府去。這樣,賈島成了韓愈的學生和朋友,經常壹起討論文學上的問題。後來,賈島也成為壹個有名的詩人。
3、病逝長安
長慶四年(824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卒於長安,終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