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壹首詩,而是很多首詩,很多對聯拼在壹起的。
1、“桃花飛綠水”出自: 《宿巫山下》 唐代詩人李白。
譯文: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綠水上,我竟然敢在這時候下瞿塘。
2、“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出自宋代秦觀?《春日》。
譯文:經歷春雨的芍藥花上飽含雨露,仿佛含淚的少女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好似無力低垂,惹人憐愛。
3、“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艷色。”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牡丹芳》
譯文:我願暫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減卻牡丹妖艷的顏色。
擴展資料:
《宿巫山下》?
開元十三年冬,李白因三峽不通航,滯留於巫山壹帶,因此他在萬縣停留,登臨西山(後來改名太白巖),壹直等到開元十四年春汛來臨時才得以離開,寫下了《宿巫山下》。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詩人個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全詩註重把握整體的氣勢和氛圍“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裏長”,憑個性的感興潑墨寫意,而略去具體的細節,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李白的這首抒情詩,把瞿塘峽—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壹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表達自己的心境。
《春日》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裏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
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壹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壹角,攝下了壹幅雷雨後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
《牡丹芳》
唐代高宗、武後時始從汾晉(今山西汾河流域)將牡丹移植於兩京,玄宗時猶視為珍品。到貞元、元和之際,這種風氣尤為盛行。詩人看到上層統治者狂熱地賞玩妖艷的牡丹,而不關心與廣大百姓生命攸關的農桑,面對如此狂亂的世情,故詩人寫詩痛斥該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