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長歌行是關於什麽的詩句

長歌行是關於什麽的詩句

1.長歌行的詩詞是什麽

《長歌行 》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註釋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葵:冬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壹,可入藥。

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陽春:溫暖的春天。

布:布施,給予。德澤:恩惠。

秋節:秋季。焜黃:形容草木雕落枯黃的樣子。

華:同“花”。衰:為了押韻,這裏可以按古音讀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譯文 早晨,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等待在陽光下曬幹。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出壹派繁榮生機。常常擔心肅殺的秋天來到,花和葉都變黃衰敗了。

千萬條大河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什麽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回來?如果年輕力壯的時候不知道圖強,到了老年頭發花白,壹事無成,悲傷也沒用了。解題 此選自漢樂府。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壹首。

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行(xíng):古代歌曲的壹種體裁, 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衰:讀"cuī".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ī"這個音。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

《樂府解題》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把“努力”理解為“努力為樂”,顯然是壹種曲解。

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壹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

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壹部樂府詩總集,全書壹百卷,分十二類。

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新樂府詩集》其中包括《木蘭詩》《孔雀東南飛》)。

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簡析 這是壹首詠嘆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壹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

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

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壹年四季中的春天壹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壹個新陳代謝的過程。

這是壹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壹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雕謝的不可避免。

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壹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

在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壹見太陽就被曬幹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壹語秋風就枯黃雕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壹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壹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壹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於空走世間壹趟。

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沈含蓄,如洪鐘長鳴壹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壹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於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每個人只有壹次生命。

因此,壹個人的壹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顧已逝的年華時,不因虛度時光而悔恨,也不因壹事無成而羞愧;這樣,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地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人世間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引導讀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度無疑是積極的。

這首《長歌行》不同於漢代其他的文人詩哀嘆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時行樂。

2.長歌行 古詩是什麽詩

《長歌行》是壹首中國古典詩歌,屬於漢樂府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

原文:長歌行兩漢:佚名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譯文: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壹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雕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壹生。賞析:此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壹去不再回。

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

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雕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也是這樣。

壹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這是壹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壹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壹年四季中的春天壹樣美好。

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壹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壹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

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壹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雕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壹去不復返。

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葉上的朝露壹見太陽就被曬幹了,就像青青葵葉壹遇秋風就枯黃雕謝了。

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壹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壹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壹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

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就等於空走世間壹趟。

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沈含蓄,如洪鐘長鳴壹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壹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創作背景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

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此詩是漢樂府詩的壹首。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品論:這是壹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壹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壹年四季中的春天壹樣美好。

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壹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壹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

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壹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雕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壹去不復返。

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

3.《長歌行》是什麽朝代的古詩

《長歌行》是漢代的古詩,出自《樂府詩集》。

原詩:

《長歌行》兩漢: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釋義:

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等待陽光照耀。

春天給大地普施陽光雨露,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雕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老來悲傷也沒用了。

擴展資料:

詩為漢樂府詩。“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樂府是朝廷音樂機關。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著采集民歌的任務。漢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詩中用了較多的比喻,以強調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前四句,向我們描繪幅明媚的春景,園子裏綠油油的葵菜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壹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壹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光澤,變得枯黃衰落。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會有從少年至老年。時間像大江大河的水樣,壹直向東流入大海,壹去不復返。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將會白白地悲傷!

搜狗百科——長歌行 (漢樂府詩)

4.長歌行古詩的內容是什麽

長歌行 詩人:漢無名氏 朝代: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的意思長歌行古詩賞析 註釋 ①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 ②行(xíng):古代歌曲的壹種體裁, 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

③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④衰:讀cui,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i這個音。

譯文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露水將要被早晨的陽光曬幹。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現出壹派繁榮生機。

只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雕零衰亡。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麽時候才能重西流?人也壹樣少年時不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賞析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樂府解題》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

把“努力”理解為“努力為樂”,顯然是壹種曲解。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

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壹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

《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壹部樂府詩總集,全書壹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

5.古詩長歌行是首什麽詩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壹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雕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壹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壹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雕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壹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壹首名作。詩中用了壹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壹幅明媚的春景,園子裏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壹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壹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壹樣,壹直向東流入大海,壹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