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白居易《白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白居易《白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牡丹·白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營營。

素華人不顧,亦占牡丹名。

開在深寺中,車馬無來聲。

唯有錢學士,盡日繞叢行。

憐此皓然質,無人自芳馨。

眾嫌我獨賞,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對之心亦凈,虛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眾所爭。

折來比顏色,壹種如瑤瓊。

彼因稀見貴,此以多為輕。

始知無正聲,愛惡隨人情。

豈惟花獨爾,理與人事並。

君看入時者,紫艷與紅英。

白居易這首詠牡丹詩,題下有和錢學士作。白居易詠牡丹詩還有《牡丹芳》、《西明寺牡丹花時憶之九》、《秋題牡丹叢》、《微之宅殘牡丹》、《惜牡丹花二首》、《重題西明寺牡丹》等。賞玩牡丹,是當時上層社會崇尚習俗之壹。李肇《唐國史補》說:“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牡丹品種繁多,以紫紅為貴。白居易對牡丹同樣也有賞愛之意。只是隨著時間、處地,心境不同,對牡丹的態度、感受也就各異。他有贊美牡丹的色與味詩句:“香勝燒蘭紅勝霞”(《看惲家牡丹花寄李二十》)“個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牡丹芳》),也有感慨惋惜牡丹零落衰颯的:“殘紅零落無人賞,雨打風摧花不全。”(《微之宅殘牡丹》)為了觀賞牡丹,甚至“夜惜衰紅把火看。”(《惜牡丹花》)在這首《白牡丹》詩中,作者流露了壹種頗為不平的憤慨之情,他在替白牡丹鳴不平。

開頭兩句“城中看花客,旦暮走營營。素華人不顧,亦占牡丹名。”寫出了白牡丹徒有牡丹之名,但只因為是白色,卻沒有得到時俗的重視,竟無人理睬。幸好有錢學士見識與眾不同,將這白牡丹從偏僻山寺中移到中庭,終日繞叢賞玩,愛憐不已:“盡日繞叢行,憐此皓然質。”白居易對錢學士“眾嫌我獨賞”舉動給予很高評價。那麽,白牡丹究竟好在哪裏,使錢學士如此鐘愛壹見傾心呢?接著“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壹句就寫出了白牡丹自有不同於紅、紫牡丹的長處,即花色白,於夜晚留光使夜不顯得黑,而清晨迎接黎明又最先最快。特別是“對之心亦舒,虛白相向生”,使人從中有所領悟。虛與白相互生發的哲理給人以啟迪。所有這些,白牡丹不應該得到人們的愛重嗎?可眾人都嫌,而這白牡丹的皓然質也只能無人自芳馨”,多不公平!接著作者又將白牡丹與名噪壹時的玉蕊花相比“折來比顏色,壹種如瑤瓊。”完全象瓊瑤壹樣潔白,可是,大家都爭著賞玩玉蕊花,“攀玩眾所爭”,因為玉蕊花以稀為貴,白牡丹以白為輕。同樣白,結局卻不同,從對比之中,作者進壹得出結論:“始知無正聲,愛惡隨人情。”這裏明顯地流露了詩人不滿之意。

詠花至此,似乎可以打住了,但白居易所以欣賞白牡丹,為白牡丹鳴不平,不過是托物言誌,實際是在為自己壹類寒士鳴不平。結末四句由花事聯想到人事:“豈惟花獨爾,理與人事並。君看入時者,紫艷與紅英。”這裏的紫與紅既是指牡丹的紅與紫者,同時也是暗喻人之權貴穿紫著紅者。從寫作角度看,點出紫、紅,與標題白牡丹是壹個照應,尤其是在壹番說教之後,來壹個雙關語,還是很有余味。

很明顯這是白居易早期未達時所作,因為後來,白居易也最終拖金披紫,成為入時者了。白居易還有壹首《白牡丹》說得更為清楚:“白花冷淡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應似東宮白贊善,被人還喚作朝官。”白居易這首詩作於元和八年(813)“丁憂”期滿回朝後任左贊善大夫時。對贊善這壹閑職也有所不滿。前此,白居易曾任左拾遺,寫作了大量諷刺社會現實的詩,那壹首題為《牡丹芳》樂府詩作,題下就寫著:“美天子憂農也。”可以看作是詠牡丹詩的別調,由牡丹花而涉及到社會問題,深得風人之旨。作者以白牡丹自喻,似乎對白牡丹有特殊的偏愛,以至對紅牡丹另眼相看。他有壹首《移牡丹栽》說:“金錢買得牡丹栽,何處辭叢別主來。紅芳堪惜還堪恨,百處移將百處開。”白樂天對紅牡丹未免有些挑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