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黃景仁最有名的詩

黃景仁最有名的詩

黃景仁的詩:  1、《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2、《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壹星如月看多時。  3、《感舊》  遮莫臨行念我頻,竹枝留涴淚痕新。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望裏彩雲疑由由,愁邊春水故粼粼。珊瑚百尺珠千斛,難換羅敷未嫁身。  4、《新安灘》  壹灘復壹灘,壹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拓展知識:

黃景仁(1749年2月20日-1783年5月25日),字漢鏞,壹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 [1-2] 清代詩人。 [3]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壹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壹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3]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壹,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淒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

文學成就

詩歌風格

黃仲則壹生充滿悲哀和困頓,他個性倔強,常常發出不平的感慨。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淒愴的情懷,情調比較感傷低沈的作品則最能體現其詩文成就。 [22] 寫得沈郁蒼涼,但語調清新,感情真摯動人。他還作有壹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有些詩寫得慷慨豪邁;有些刻畫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態的詩篇也寫得細致生動;懷古詠史的詩篇,也能別出新意。後世評黃氏詩多雲“愁苦辛酸”,但這只是其詩的壹個層面,其古風常具幽、並豪俠氣,是學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黃景仁亦能詞,詞作明白曉暢,擅長白描,但含蓄不夠。 [23]

黃景仁詩多嗟貧嘆苦、啼饑號寒之作,這正是他生活和性情的真實反映,他早著才名,孤高自負,但沒有得到所期望的社會地位,故而詩中歌頌“盛世”之作甚少,而刻畫愁苦之辭為多,出於在愛情上也未諧所願,他的情詩也是壹片淒清悱惻、無限掩抑低徊。而其山水詩,則雖俊逸清壯,也難藏抑塞憤懣之氣,與友朋唱和之作,亦多作不平之鳴。

黃景仁的詩大部分都籠罩著濃重的感傷情緒,這種風格通過他常用的“月”、“酒”、“秋”、“鶴”等意象得到了深化。“月”在黃景仁詩歌中很少成為寧靜或閑淡的背景,而是或襯托孤寂、或寄托憤激、或渲染郁結。“酒”意象在其詩中則隨著生活的日益困窘,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借以澆愁、籍以表狂、憑以忘世。而“秋”意象的大量使用,則形成了他侍中的“秋氣”,即使西風送爽,他筆下的“秋”夜難免淡淡的哀愁,而更多的時候,詩人眼中的“秋氣”皆是肅殺、蕭條、雕敗的象征,用來暗語周遭的客觀現實。其詩涉及的鶴,多是“獨鶴”、“病鶴”、“籠鶴”、“雨鶴”,自寓之意顯然。 [24]

表現手法

黃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詞風以豪曠為主導,他的豪詞,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有的奔放舒卷,氣度開張;有的大開大闔,豪放悲壯;有的蒼涼悲淒,也有的恬淡閑適,但“豪曠”是其詞作的主要風格。

仲則遊覽過許多名勝古跡,由於是親身經歷,使得他所作的詠古詞充滿歷史的厚重感;安徽是黃仲則幕府遊歷生活的起點,詞人有生三十五年,就有八年時光與安徽緊密相連。因此黃景仁詩中有著皖文化特色。

黃景仁詞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壹種揮之不去的哀愁情緒,絕大多數抒發的都是他人生的缺憾感、失落感、憂患感,以及歷史的蒼茫感,這種悲劇情感是仲則詞的主要基調。

總之,黃景仁詞句句滲透著感人的力量,也滲透著無法掩飾的濃厚的悲劇意蘊。

仲則詞的藝術表現手法:

壹是善於運用比興寄托的手法,仲則詞中之寄托處處可見。仲則詞中比興寄托的表現,主要有二種類型:以景寄情和索物托情。仲則詞重比興寄托主要受南宋諸詞家和當時詞壇的影響;

二是善於運用語典和事典。

三是仲則詞善於化用前人詩句入詞。

仲則之詞幾乎篇篇都學習、借鑒了前人詩詞的精華之處,他化用前人詩句,尤其是唐人詩句,既能攝前人詩之意韻,又能臻“若自己出”之境。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