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暮光之河的聖歌
壹輪夕陽漸漸沈入河中,半江綠半綠。
最可愛的是九月初九,明亮的珍珠朗朗的新月形狀像壹個弓。
解釋:
壹輪夕陽漸漸沈入河中,河水半綠半艷紅。
最可愛的是九月初三的那個晚上,亮如珍珠,月牙似弓。
日落:落日的余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是亮藍色的寶藏,在這裏是亮綠色的意思。朱楨:也就是珍珠。月亮像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彎成弓狀。
擴展數據
主題:
詩人選取了從日落到新月初升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新穎巧妙的比喻,營造出和諧祥和的意境,通過吟詠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深厚感情和熱愛。全詩語言優美流暢,格調清新,畫風生動、細致、真實,其精妙之處歷來為人稱道。
夕陽河的描寫和月露的贊美之間似乎缺乏時間聯系,而九月初三的夜晚無形中連接了時間,上面是黃昏,下面是露珠和月亮,這意味著詩人從黃昏到月亮上的露珠都在享受,其中包含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熱愛。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長慶二年(822)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作。當時朝廷政治黑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嘗到了做官的滋味,要求駐外。作者離開朝廷後感到輕松,無憂無慮,所以寫了這首詩。
詩人的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壹位影響很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和創作,突出強調通俗性和現實主義,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29歲,秀才。歷任省校書記、校助、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他被留作拾遺,寫了大量的諷刺詩,包括《秦中吟名篇》十首,《新樂府詩》五十首,令達官貴人咬牙切齒,悲痛變色。
白居易的閑適詩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樸實的語言風格和淡泊閑適的心境屢被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隱退政治、安於太平的“閑適”思想,以及重歸佛門、效法陶淵明的態度,因為更符合後世文人的心理,所以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