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樹人”的前壹句為“十年樹木”,出自《管子·權修》。
壹、原文
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壹樹壹獲者,谷也;壹樹十獲者,木也;壹樹百獲者,人也。我茍種之,如神用之,舉事如神,唯王之門。
二、釋義
作壹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樹木;作終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材。種谷,是壹種壹收;種樹,是壹種十收;培育人材,則是壹種百收的事情。如果我們註重培養人才,其效用將是神奇的;而如此舉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門才能夠做到。
三、含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比喻的是比培養人才意義的重大,同時也表示培養人才之不易,即強調教育的艱巨性和重要性。
擴展資料
其他強調人才培養的著名論述
壹、“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鄧小平
解釋:壹個國家的百年大計,教育是根本。
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唐代韓愈《師說》
解釋: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
三、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篇》
解釋: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趙翼《論詩五首·其二》
解釋:歷史上每壹朝代都會有有才華的人出現,各自開創壹代新風,領導詩壇幾百年。
五、“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孟子的學生樂正克《禮記·學記》
解釋:君子想要教化百姓,並形成好的風俗,就壹定要重視設學施教啊!
百度百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