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柘枝舞誰跳的

柘枝舞誰跳的

柘枝舞是蕭煉師跳的。

唐代著名“健舞”之壹。原是西域民間舞。唐人說《柘枝舞賦》說:原是郅支(即今中亞江布爾壹帶)地方的舞蹈。

傳入中原後,曾風靡壹時,廣泛流傳在京都長安、潭州(湖南長沙)、江蘇杭州、四川等地。舞者身穿柔軟貼身的繡花羅衣,寬領窄袖,細腰束著花帶及珠翠飾品,頭戴綴珠花帽,腳穿錦靴,服裝頗具民族特色。

伴奏以鼓為主,唐詩有“柘枝壹出鼓聲招”句。舞姿變化十分豐富,時而婉轉綽約,婀娜柔美; 時而矯捷奔放,開朗明快。

舞袖時而低垂飄拂,時而揚臂揎袖。舞者無骨般柔軟的下腰動作,令人驚嘆不已。《柘枝舞》在中原長期的流傳中,出現了專門表演此舞的藝人“柘枝伎”。表演形式也隨著中原人的審美要求,逐漸發生變化。原為女子獨舞,後發展成二女伎表演的《雙柘枝》。

另外,舞曲也有所變化:健舞《柘枝》屬羽調,軟舞《屈枯枝》為商調。表演時,兩個女童先藏蓮花中,花開後,再出來相對舞蹈。舞童頭戴帶有金鈴的帽子,轉舞起來,金鈴發出清脆的響聲。唐人贊嘆此舞十分雅妙。

到了宋代,宮廷隊舞“小兒隊”中還有《柘枝隊舞》,貴族之家也有伎人表演《柘枝舞》,仍受到人們的歡迎。這是宋承唐舞的例證之壹。

唐人的詩篇中有很多描寫“柘枝舞”的佳句。唐沈亞之有《柘枝舞賦》。《樂府詩集》、《夢溪筆談》。

在張枯《觀楊瑗《拓枝》中有“緩遮檀口唱新詞”之句,由此可知“拓枝舞”表演間有歌唱的段落。

“拓枝舞”傳入中原以後,在廣泛、長期的流傳中已逐漸發展變化,從保持原有民族風格的單人《柘枝舞》,到由二人表演的“雙柘枝”,還有兒童舞蹈《屈拓枝》(或作《屈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