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的勵誌古體詩如下:
1、《竹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勁?壹作:韌)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壹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巖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麽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註釋
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壹首詩。
咬定:比喻根紮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松口壹樣。
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原本,原來。
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
磨:折磨,挫折,磨煉。
擊:打擊。
堅勁:堅強有力。
任:任憑,無論,不管。
爾:妳。
2、《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註釋
示:訓示、指示。子聿(yù):陸遊的小兒子。
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遺:保留,存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壹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少壯:青少年時代。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始:才。
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覺得。淺:膚淺,淺薄,有限的。
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行:實踐。躬行:親身實踐。
3、《教子詩》
宋代:余良弼
白發無憑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
年將弱冠非童子,學不成名豈丈夫。
幸有明窗並凈幾,何勞鑿壁與編蒲。
功成欲自殊頭角,記取韓公訓阿符。
賞析“教子詩”是許多清官廉吏/名人。他們不僅自身清正廉潔、體恤百姓,對子女也管教甚嚴,有大量“教子詩”流傳後世。這些“教子詩”從節儉、勤學、廉潔、行事、言談和為人等多方面對子女們進行教導和告誡,洋溢著長輩期盼子女修養德行、誠信做人的殷殷關愛之情。現在讀來,仍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4、《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麽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註釋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壹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白了,這裏指老年。方:才。
5、《勸學詩》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壹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註釋
池塘春草夢:這是壹個典故,此處活用其典,意謂美好的青春年華將很快消逝,如同壹場春夢。秋聲:秋時西風作,草木雕零,多肅殺之聲。
賞析
這是壹首逸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為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備考。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於自警。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