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詩句

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詩句

1. 關於王謝的詩句

2. 關於堂前燕的詩句

關於王謝的詩句 1. 與王謝相關的詩詞

《烏衣巷》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次申屠子迪韻 其二》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東南巖壑窅,遊子欲何之?

野鳥驚飛疾,溪船逆上遲。

放懷須醉酒,對景漫題詩。

王謝經行處,蕭條似舊時。

《西河 金陵》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鬢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沈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賞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裏。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

《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鬥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壹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2. 寫“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

臺城遊·水調歌頭全文

作者:賀鑄 (宋)

南國本瀟灑。六代浸豪奢。臺城遊冶。襞箋能賦屬宮娃。

雲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回首飛鴛瓦。

卻羨井中蛙。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

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樓外河橫鬥掛。淮上潮平霜下。

檣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猶唱後庭花。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3. 寫“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lt;烏衣巷>>!

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

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處。頭二句以此橋名、巷

名為對,實在是妙手天成。妙對更妙在不落痕跡地融入了詩人對世界

的感覺: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

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

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

稀疏,荒草沒徑了。妙處是沒有盡頭的,因為妙處可以改變方向和方

式,甚至把原先的妙處變作新的妙處的背景。詩人壹點靈感,借壹只

燕子閱盡世事滄桑。晉朝傅鹹《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此,明

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詩中正是抓住燕子

有辨認和復歸舊巢的本能,從有理中寫出無理,從無理中隱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舊燕,不可能那麽長壽、也不可能代代相續地飛

回原地方。但詩可以凝縮時間,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它奇思獨具地以

壹只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

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雲散發出了

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由此寫成的詩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寫出的燕子也是極有歷史深度的千古名燕。這就難怪如《江南通誌》

所說,人們在烏衣巷上指認為王謝故居的廳堂匾額,題上“來燕”二

字了。

4. 除了《滿江紅·金陵懷古》和《烏衣巷》還有什麽詩詞是提到了舊時王

劉禹錫《金陵五題並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薩都刺《金陵懷古》: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

周邦彥《西河》:想依稀王謝鄰裏,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

辛棄疾《鷓鴣天》: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王士禎《秦淮雜詩》:青溪水木最清華,王謝烏衣六代誇。

陳亮《念奴嬌》: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

段成式《和周繇見嘲》:王謝初飛蓋,姬姜盡下山。

關於堂前燕的詩句 1.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的詩句,作者以翩翩堂前燕做題目,為什麽

此詩的原文是: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

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

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

夫婿從門來,斜柯(倚)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

1.模仿後人對《詩經》的做法,以首句為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二句用比兼興的手法。堂前之燕,冬去夏來,有壹定之時,而我“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卻久出不歸,長為他鄉人。與詩句中的最後壹句話“遠行不如歸”壹句又巧妙結合,全篇渾然天成。

“藏”字說的是冬天看不到燕子,反映南遷過冬的習性

2.“夫婿從門來”,女主人的丈夫回家來了。從門來,即從門外來。夫婿見此情景,作出了壹個異常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映——“斜柯西北眄”,他不是與妻子歡敘,也不是與客人打招呼,而是側身倚門,瞟眼斜視。他外出歸來,看到這壹情景,不免心有所疑,但又不明底裏,不好發作,故才在瞬間表現為如此情態。

運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在這壹特寫鏡頭中,容納了夫妻之間的內心世界,此時丈夫看到女主人為流浪漢縫補衣服而心生想法。增加了詩句中的矛盾沖突。

3.從燕子具有南遷過冬的習性和從遠行不如歸中可知,燕子有辨認和復歸舊巢的本能。過去的王謝的住址上如今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但燕子仍然選擇舊時的巢穴。

2. 關於堂的詩句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題嶽陽樓 白居易

嶽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臨江仙 曹雪芹

白雲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宿無可上人房 馬戴

稀逢息心侶,細話遠山期。

河漢秋深夜,杉梧露滴時。

風傳林磬久,月掩草堂遲。

坐臥禪心在,浮生皆不知。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清煙,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江村 杜甫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3. 飛盡堂前燕,有哪些描述物是人非的古文詩詞

1、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2、而今物是人非

辛棄疾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3、物是人非

晏幾道

《洞仙歌·春殘雨過》

4、物是人非

黃裳

《蝶戀花·誰悟月中真火冷》

5、物是人非

蔡伸

《水龍吟·畫橋流水桃溪路》

4. 跪求歌曲中,古詩中,經常出現的“堂前燕”是什麽典故,是什麽意

都不是什麽典故,都是用燕子的習性來比如事或者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轉世燕還故榻。”就是用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於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淒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

燕子於春天北去,於秋天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饑鴉”(《水仙子》)之淒惶。

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唐代郭紹蘭於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於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雲:“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沈,“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壹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5. 堂前燕是什麽意思

堂前燕:家中的燕子。最早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烏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5666136衣卷》。

是劉禹錫借“王謝堂前燕”寫世事變遷,不是煙子換了地方,而是昔日的王謝堂換成了今日的“尋常百姓家”,以小小的燕子做中心,而見世事變遷,人生無常之感,發人深省。

擴展資料:

1. 原詩為:《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2.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鹹《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

3. 《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壹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4. 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壹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壹時的達官貴族,成為歷史的陳跡。詩中沒有壹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烏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