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之所以在《早晨》壹文中寫梅花,是因為壹年之計在於春,梅花香暖之時,恰恰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回花信風,梅花第壹個開。惜晨惜春,學梅花,做東風第壹枝。
《早晨》是吳伯簫在小學五年級語文課上寫的壹篇課文。
擴展數據
正文有八個自然段,分為三段:
第壹段:(1)說到深冬,我們參觀了紹興的三潭映月。
第二段:(2 ~ 4)談三潭映月的陳設。
第三段:(5 ~ 8)說起臘梅開花早,我想到魯迅先生寫的“早”字的由來。
這是壹篇精美的遊記。通過描寫三潭映月、臘梅的陳設以及魯迅書桌上“早晨”二字的由來,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永遠早出晚歸、凡事早做的精神。
吳伯簫在師大讀書時就開始了文學創作,曾在《京華日報》、《晨報》發表過《日日夜夜》、《校內雜記》等文章。後來寫了《羽書》《馬》,收入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羽書集》。
抗戰後參加革命,65438年至0938年赴延安,任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秘書長。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曾任東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解放後主要從事語文教材編輯的領導工作,長期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堅持散文創作。
20世紀60年代初,應《人民日報》的要求,吳伯簫寫了《北極星》、《寫紡車》、《唱歌》等20多篇散文,後被收入《北極星》文集。
在這些雜文中,作者熱情宣傳革命傳統和艱苦奮鬥作風,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激勵人民戰勝困難,奪取新的勝利。這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強烈的時代色彩,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
百度百科-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