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寓主觀於客觀,具有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染力
杜甫善於對現實生活作精練的藝術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願望。
1、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描繪和集中反映
我們知道憂國憂民的思想是貫穿在杜甫詩歌作品中的壹條主線, 他以寫實的手法對現實社會進行了深刻地描繪和集中的反映,對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運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當我讀到杜甫在深陷長安時寫的《春望》這首詩時,我被詩人那強烈的愛國之情深深感染了。“國破山河在”這壹句使詩人壹下筆就寫出了國破家亡的悲慘景象。“城春草木深”這壹句本來是描寫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但此時此刻卻成了增添國破家亡這種情感的景物了。壹個“深”字,真實地寫出了客觀存在的事實。“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出了人因為感慨時才見花開而濺淚,人因離別之恨,才會聽見鳥鳴聲而驚心。尤其是詩的最後兩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更加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不僅深刻了解廣大勞動人民在水深火熱中的生活,而且還善於通過壹幅幅畫面,再現了動亂期間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詩史”的特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充滿了大氣,充分體現了他那“沈郁頓挫”的藝術風格。在這首詩裏我們看到壹個自己已被風吹屋破,無處安身,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卻聯想到了類似處境的無數窮人的詩人。詩的最後寫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是全詩的高潮。表現了他對天下寒士無限的關懷,洋溢著救世濟人的熱情。
2、通過細節描寫豐富詩的形象性
杜甫是偉大的寫實詩人,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現實生活的內容, 往往能把巨大的社會內容集中在壹兩句詩裏,在我讀《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詩時,其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壹句就壹針見血地指出了剝削者和被剝削者之間的對立矛盾,從而揭示其社會的本質。在《兵車行》這首詩中有這樣壹句“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就是壹個細節描寫,這壹句不僅揭示了那個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
杜甫以詩為武器,抨擊了黑暗的社會現實,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願望,奏響了為人民大聲呼籲的激昂號角,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雄渾壯闊的藝術境界
杜甫以他愛國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識,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站在壹定的高度,創造出壹種雄渾壯闊的詩歌藝術境界。
1、雄渾蒼勁的意象表達詩人傷時憂國的心情
杜甫詩歌所表達的內容是很廣闊的,他通過多種多樣的意象,表達出了他詩歌的雄渾壯闊的藝術風格。
當我讀到杜甫的《成都府》這首詩時,就深深地被詩中描繪的各種意象所感染了。這是壹首五言詩,詩人將自己在路途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詩中通過“山川、城郭、原野、星空”這些雄渾蒼勁的意象,達到了情與景的自然交融,渲染出了壹種蒼茫的氣氛,也表達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杜甫在《兵車行》 中寫道:“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詩人以簡練的筆墨,以疾風暴雨驟然即來的聲勢,著力刻畫送別時妻離子散的悲慘之狀。
杜甫的詩歌往往通過樸實而悲壯的語言中傳達著那個時代驚心動魄的悲劇,讀杜甫的詩讓我們真正領略到壹個憂道不憂貧的沈重儒者的高尚情懷。
2、凝重的感情和博大的境界
《登高》這首詩感情凝重,境界博大,語言精煉,充分體現了杜甫詩作中“沈郁頓挫”的風格特征。全詩通過詩人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表達了詩人常年漂泊在外老病孤殘的復雜感情。首句寫登高所見山上的三種景物,風急暗點登高,因登高才覺風急。次句寫登高所見江上的三種景物,然後又寫山景。 這樣多角度、多層次的景物描寫,構成了壹副具有立體感的三峽深秋圖,現實了悲壯的感情基調。 在《野望》中有這樣兩句“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詩句境界闊大,以遼闊的視野,深遠的目光,出色地塑造了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大形象。同時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感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