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采石磯的詩句
李白描寫關於采石磯的詩句 1.李白在采石磯的詩句
橫江詞其壹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壹風三日吹倒山,
白浪高於瓦官閣。
橫江詞其二
海潮南去過潯陽。
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
壹水牽愁萬裏長。
橫江詞其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
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風愁殺峭帆人。
橫江詞其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
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
濤似連山噴雪來。
橫江詞其五
橫江館前津吏迎。
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橫江詞其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
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壹起三山動。
公無渡河歸去來。
2.李白采石磯的詩句
望天門山作者: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夜泊牛渚懷古作者: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牛渚磯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
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
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橫江詞六首其壹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壹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其二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壹水牽愁萬裏長。其三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其四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其五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其六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壹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3.李白《采石磯》的詩句是什麽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多次登臨采石磯吟詠,在這裏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詩篇。
1、《牛渚磯》
唐代:李白
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
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
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
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
2、《橫江詞六首》
唐代:李白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壹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壹水牽愁萬裏長。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壹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3、《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4、《夜泊牛渚懷古》
唐代: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4.李白描寫當塗青山的詩句
寄當塗趙少府炎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晚登高樓望,木落雙江清。寒山饒積翠,秀色連州城。
目送楚雲盡,心悲胡雁聲。相思不可見,回首故人情。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煙。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驚濤洶湧向何處,孤舟壹去迷歸年。
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
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
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
東崖合沓蔽輕霧,深林雜樹空芊綿。
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
長松之下列羽客,對坐不語南昌仙。
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歷落青雲士。
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裏。
五色粉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5.關於采石磯詩句
在萬裏長江上,有湖南嶽陽的城陵磯、安徽馬鞍山的采石磯、江蘇南京的燕子磯,合稱為“長江三磯”。
在這美麗的長江三磯上,都有著飽經滄桑的歷史文化典故。其中,以馬鞍山的采石磯尤為盛名。
這盛名主要源於大詩人李白。李白平生涉歷無數大山名川,足跡遍布天下,唯獨鐘情於當塗,最是留戀采石磯頭,壹生多次登臨吟詠,在采石磯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詩篇數十首。
民間還廣為流傳他身披宮錦袍、泛舟賞月、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神話故事。
6.誰能幫我講解壹下《采石磯》中的詩句
黃景仁少年時與壹歌姬戀愛,後來沒什麽結果。
過去有壹本不著名的小說《書劍飄零》,就是寫他這壹段經歷,有興趣可以找來翻翻。起首壹句,"大道青樓望不遮"便點出了當時的地點。
說當時系馬樓邊,飲酒作樂,不亦快哉。"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寫當時的旖旎情致。
可是少年冶遊,終究只是壹瞬間的事,如今想想當時的荒唐,只剩下現在鬢邊的白發了。 當時自己被叫起來時還帶著宿醉,可是又要離開了。
杜鵑叫聲是"不如歸去",舊詩裏寫的多了,思歸總說杜鵑杜宇子規,象唐人崔塗的"子規枝上月三更",無名氏的"杜鵑休向耳邊啼"。但那是思歸,這裏卻是催人去,自己並不願意。
和那個女子空有書信相通,如相如之於卓文君,但自己不過壹介書生,只能象杜牧壹樣薄情了。這裏,又是不由自主的。
杜牧的薄情,只是他自己本身的風流。而自己的薄情,卻是現實所迫。
可不管怎麽說,自己還是象當初的杜牧那樣,"贏得青樓薄幸名"了。別後的相思空如流水,重來如同隔世。
以前的地方還在,自己卻只能追尋余香,壹遍遍地走來走去。以前我離開時,也曾想我吧,湘妃竹上留下了妳的淚痕。
都是因為我沒有堅守誓言,怎麽能怪妳把我看作路人?眺望著彩雲如妳壹般遙遠,我的愁緒仿佛春水永無止息。就算有百尺的珊瑚,千斛明珠,也無法換回妳來了。
這裏,可以看出以前的情人已嫁作他人小妾。從此再難通音信,自己只有無盡的思念和自責,以後只有自憐了。
詩非常沈痛,但曲故用得頗多,中四句連用四典。黃景仁七律頗似義山,這四首也很象,把自己的感情隱藏在華麗的詞藻中,又多用典故。
西昆體學義山,空襲面目,讀壹下宋代西昆體的祭酒楊億的詩《梨》:"繁花如雪早傷春,千樹封侯未是貧。漢苑漫傳盧橘賦,驪山誰識荔枝塵。
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諸月溜津。楚客狂酲朝已解,水風猶自獵汀蘋。
"就可以看出,西昆體的詩,多半還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寫,用典未免有為用而用之嫌,不免堆砌,讀懂了也如霧裏觀花。黃景仁則已把用典溶於自己的感情中,壹旦讀懂了,有如豁然開朗。
7.李白描寫當塗青山的詩句
寄當塗趙少府炎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晚登高樓望,木落雙江清。
寒山饒積翠,秀色連州城。 目送楚雲盡,心悲胡雁聲。
相思不可見,回首故人情。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煙。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驚濤洶湧向何處,孤舟壹去迷歸年。
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
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東崖合沓蔽輕霧,深林雜樹空芊綿。
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長松之下列羽客,對坐不語南昌仙。
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歷落青雲士。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裏。
五色粉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8.贊美馬安山采石磯的詩詞
馬鞍山市位於華東地區,長江下遊南岸、安徽省東部,別稱鋼城、詩城,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安徽省2個長三角城市之壹,另壹個為合肥)。
馬鞍山市的市名有著不同尋常的來歷。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壹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生當作人傑,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表達了對這壹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無限感慨。
9.描寫采石磯的作文
秋遊采石磯
在這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日子裏,老師帶領我們來到著名景點采石磯秋遊。
采石磯,又名牛渚磯,和嶽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為“長江三磯”。采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水流湍急,山勢險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大將常遇春就曾經在這裏作戰,還在巖石上留下了壹只大腳印。唐朝大詩人李白也曾經在此留下足跡,《夜泊牛渚懷古》就是李白在深秋的采石磯寫下的。
壹到采石磯,我就被周圍的美景吸引住了,近處的水,清清的,遠處的山,高高的,采石磯籠罩在壹片秋色之中。
今天,采石磯的人可真多!大部分都是來這裏秋遊的小學生。他們和我們壹樣,邊走邊唱著歡樂的歌曲。
我們上山了,山路特別險峻,看看筆陡的石級,真叫人發顫。慢慢地,我們不知不覺爬到了半山腰,這可把我們累壞了。但為了能下山後玩個夠,我們還是頑強地堅持下來了。
“噢!耶!”同學們歡呼著,“可以‘秋吃’嘍!”我們興奮極了,急忙打開背包,三個壹群,五個壹夥,開心地分享著美味的食物。我給同學吃了很多東西,自己也收獲了不少:三顆糖果、五粒巧克力豆、壹個棒棒糖……直到我把肚子吃得飽的不能再飽時,才迫不得已停止了吃。
秋遊真好啊!我不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還開心地玩了壹場。我愛秋遊!
關於采石磯的詩句 1.李白在采石磯的詩句
橫江詞其壹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壹風三日吹倒山,
白浪高於瓦官閣。
橫江詞其二
海潮南去過潯陽。
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
壹水牽愁萬裏長。
橫江詞其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
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風愁殺峭帆人。
橫江詞其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
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
濤似連山噴雪來。
橫江詞其五
橫江館前津吏迎。
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橫江詞其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
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壹起三山動。
公無渡河歸去來。
2.誰能幫我講解壹下《采石磯》中的詩句
黃景仁少年時與壹歌姬戀愛,後來沒什麽結果。
過去有壹本不著名的小說《書劍飄零》,就是寫他這壹段經歷,有興趣可以找來翻翻。起首壹句,"大道青樓望不遮"便點出了當時的地點。
說當時系馬樓邊,飲酒作樂,不亦快哉。"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寫當時的旖旎情致。
可是少年冶遊,終究只是壹瞬間的事,如今想想當時的荒唐,只剩下現在鬢邊的白發了。 當時自己被叫起來時還帶著宿醉,可是又要離開了。
杜鵑叫聲是"不如歸去",舊詩裏寫的多了,思歸總說杜鵑杜宇子規,象唐人崔塗的"子規枝上月三更",無名氏的"杜鵑休向耳邊啼"。但那是思歸,這裏卻是催人去,自己並不願意。
和那個女子空有書信相通,如相如之於卓文君,但自己不過壹介書生,只能象杜牧壹樣薄情了。這裏,又是不由自主的。
杜牧的薄情,只是他自己本身的風流。而自己的薄情,卻是現實所迫。
可不管怎麽說,自己還是象當初的杜牧那樣,"贏得青樓薄幸名"了。別後的相思空如流水,重來如同隔世。
以前的地方還在,自己卻只能追尋余香,壹遍遍地走來走去。以前我離開時,也曾想我吧,湘妃竹上留下了妳的淚痕。
都是因為我沒有堅守誓言,怎麽能怪妳把我看作路人?眺望著彩雲如妳壹般遙遠,我的愁緒仿佛春水永無止息。就算有百尺的珊瑚,千斛明珠,也無法換回妳來了。
這裏,可以看出以前的情人已嫁作他人小妾。從此再難通音信,自己只有無盡的思念和自責,以後只有自憐了。
詩非常沈痛,但曲故用得頗多,中四句連用四典。黃景仁七律頗似義山,這四首也很象,把自己的感情隱藏在華麗的詞藻中,又多用典故。
西昆體學義山,空襲面目,讀壹下宋代西昆體的祭酒楊億的詩《梨》:"繁花如雪早傷春,千樹封侯未是貧。漢苑漫傳盧橘賦,驪山誰識荔枝塵。
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諸月溜津。楚客狂酲朝已解,水風猶自獵汀蘋。
"就可以看出,西昆體的詩,多半還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寫,用典未免有為用而用之嫌,不免堆砌,讀懂了也如霧裏觀花。黃景仁則已把用典溶於自己的感情中,壹旦讀懂了,有如豁然開朗。
3.贊美馬安山采石磯的詩詞
馬鞍山市位於華東地區,長江下遊南岸、安徽省東部,別稱鋼城、詩城,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安徽省2個長三角城市之壹,另壹個為合肥)。
馬鞍山市的市名有著不同尋常的來歷。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壹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生當作人傑,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表達了對這壹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