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染塵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5.病來心靜壹無思,老去身閑百不為。
釋義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壹物, 那裏會染上什麽塵埃?
是說修練到了壹定的境界,已不存在凡世塵緣,萬物皆空,渾然無我。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誌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內含是這句話體現了作者的遠大報復,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操.
人的心靜並不是心的空洞,而是應該像深潭的水,不會因為有壹點點的微風就喧嘩。人生病了,往往會使人的心靜下來。那時,人心所思考問題的角度就會有變化,處理事物的方式也會有改變。這也是好事。所以有人說“把人生的每壹天當成最後壹天的人有福了”。心靜自然無思,無思可不是腦子不活動了,而是不會再思那些無意思的事情了。人生的多少是是非非,非非是是,當妳靜心壹想,什麽都算不得什麽,不過只值壹笑而已。
出處
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就是觀音心經。
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壹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壹詩
白居易的《齋月靜居》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