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釋義: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其壹》
釋義: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3、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從軍行》
釋義: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4、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
釋義:妳看我,我看妳,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5、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妳我滿懷超宜興致,想上青天攬住明月。
6、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夢遊天姥吟留別》
釋義: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雲霄的山路。
7、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釋義: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形象賜予我。
8、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六曲·其壹》
釋義: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釋義: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麽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10、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上李邕》
釋義: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2.李白的表達樂觀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全文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鬥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zhuó)。
五花馬,千金裘(qiú),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3.寫李白的,友情,愁苦,樂觀的詩句友情-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
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愁苦-《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郞西。
樂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樂府·將進酒》
4.李白豁達樂觀的詩李白最豁達的詩:短短四句展現詩仙氣度《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大唐盛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詩仙李白,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才詩人。
他才華橫溢,無人能及;才智過人,令人欽佩。特別是在詩歌上的造詣,早已登峰造極,無人不贊:“李白的詩,比酒量更勝壹籌”。
李白也是我們在學生時代,背誦課文最多的壹位詩人。很多人在剛開始接觸詩詞的時候,最先知道的或許就是李白。
他的很多詩都是經典之作,用詞或慷慨激昂,或柔美婉轉。寥寥數語,就將壹幅美景展現在世人面前。
李白讀懂李白的詩其實並不難。李白的詩很多都充滿了深沈,這也是他作品的壹大特色。
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無時無刻不在醞釀自己的情感。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著重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處處可見。
強烈的感情色彩。噴發式的抒情,灑脫不羈的氣質、傲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爆發強烈的感情,這些特點成就了詩仙。
李白的詩往往給人壹種深沈之感,這也正是他作品最為獨特的壹個地方,而他的這種深沈,也正是由於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為此也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山中問答》這首詩是李白所有詩詞中少見的壹首深沈,卻又豁達的作品,短短四句,就將壹種樂觀、積極的人生觀展現出來。桃花流水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壹首古絕,是詩人隱居時閑情逸致的描寫,但也反映了詩人的矛盾心理。
全詩語言樸素,轉接輕靈,活潑流利,渾然天成;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早年間的李白,人生理想偉大也遙遠,可唐玄宗當他為小醜,這也讓他不得誌,有才情,無用處。得不到重用,他不上仕途,李白也過上隱居山林的閑逸生活。
但是離開了長安,對於李白來說又是痛苦的開始,畢竟如此有才華的壹位詩人,他是想要成就壹番偉大的事業,可是現實卻絲毫沒有給他壹點點的善意。這首《山中問答》雖然同樣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可是那壹份豁達的人生態度卻又是令人感動,從而也令這首詩顯得別具壹格,充滿了壹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李白的很多作品都很是抒情,也很是唯美,而這首詩通篇的孤獨,卻也是李白真性情的壹種體現。也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他那份詩仙的氣度,和與眾不同的人生觀。
5.李白有哪些豁達開朗的詩越中覽古 李 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這是壹首懷古之作 ,是詩人遊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時所作。
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容 。二、三兩句分寫戰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
消滅了敵人,洗刷恥辱,戰士們凱旋而歸;由於戰事已經結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表現了出來。
“春殿”的“春”字 ,應上“如花”,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非特指春天。僅此壹點,就表明越王將過去的臥薪嘗膽的往事拋之腦後。
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然而結句突然壹轉,過去曾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在只剩下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
這壹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統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幻滅。
壹般的七絕,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裏,而這首詩的前三句卻壹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非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日照香爐生紫煙 ”,這句詩是寫香爐峰的奇麗景色,為瀑布勾勒壹幅壯美雋逸的背景圖畫。這裏的“香爐”、“紫煙”無疑是景物名稱的偶然巧合,但是經過詩人似乎漫不經心的壹筆巧借、點化,卻增添了動感。
這裏的勾勒環境,其實並不單純為了描繪美景,而是借此來寄情托意,將自己的性格、理想寓於追求香煙縹緲的仙境的誌趣之中。 “遙看瀑布掛前川 ”,把遙望中開先瀑布的形象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這裏的壹個“掛”字,化動為靜,突現了遠望中瀑布的靜態感、其燦若珠簾、潔如白練的壯美感。這樣,在雄闊的背景中勾出珠簾垂空、直瀉潤底的壹泓瀑布,就增添了詩歌景中有聲、以靜顯動的氣韻。
“飛流直下三千尺”壹句,詩人扣緊瀑布的噴湧,通過“飛流”、“直下”兩個極有氣勢的動詞和“三千尺”這個富於誇張的數量詞,把瀑流之湍急、沖力之猛烈、聲勢之宏大,展現於讀者眼前。 “疑是銀河落九天”壹句中,詩人巧借銀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飛動的氣勢。
此處的“疑”字分外傳神,它既真切地傳達了詩人仰觀飛瀑時壹剎那間的心靈感受,又符合開先瀑布高接雲天的實際。詩人積極浪漫地調動想象、誇張、比喻等藝術手法來突現廬山開先瀑布的變幻多姿和雄奇壯觀,把瀑布描繪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
全詩融情於景。廬山瀑布“飛流直下 ”的氣勢,洋溢著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蘊含著他對祖國錦繡山河的深切感情。
詩人豐富獨特的想象,使全詩的字裏行間飄蕩著浪漫主義的色彩。詩人又調動襯托、誇張、比擬等修辭手段,更使全詩神采飛揚,渾然天成。
橫江詞六首(其壹) 李 白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猛風吹倒天門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開頭兩句,語言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富於地方色彩 。
“儂”為吳人自稱 。“人道”、“儂道”,都是口語,生活氣息濃烈。
壹抑壹揚,感情率真,語言對稱,富有民間文學本色。從橫江浦觀看長江江面,有時風平浪靜,景色宜人,所謂“人道橫江好”;有時則風急浪高,所以“儂道橫江惡”,引出下面兩句奇語。
“猛風吹倒天門山 ”,“吹倒山”,采用民歌慣用的誇張手法。 “猛風吹倒”表現大風吹得兇猛:狂飈怒吼,呼嘯而過,似乎要刮倒天門山。
緊接壹句,順水推舟,描繪猛風掀起洪濤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於瓦官閣。”因為白浪距詩人近而瓦官閣離人遠,站在高處遠望,白浪好象高過遠處的瓦官閣了。
這樣的誇張,合乎情理而不顯得生硬造作。 詩人以浪漫主義的筆調 ,馳騁豐富奇傳的想象,創造出雄偉壯闊的境界,讀來使人精神振奮,胸襟開闊。
語言也象民歌般自然流暢,明白如話。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又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
《獨坐敬亭山》通過對敬亭山的吟詠,抒發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之情,表現了詩人倔強、孤傲、清高的精神,暗示了自己因為強烈要求個性解放、反抗封建權貴而遭到的排擠和迫害的苦悶,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短暫的安慰和解脫。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意思是說 :天色將晚,所有的鳥兒都從高空中消逝了,連僅有的壹朵雲彩也不肯停留,悠閑地飄走,這裏表面為寫景,實則為我們勾畫了壹幅封建社會世態炎涼的可悲現實。
在這首詩中 ,以“眾鳥”和“孤雲”所隱喻隨波逐流的世人俗流 ,與詩人的巋然“獨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盡”、“閑”二字因詩人的“獨坐”而產生,也好反襯出詩人的孤獨感。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二句,是指詩人只有和敬亭山相互間才能久看而不感到厭倦;就是說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壹的知己。同時,以敬亭山的雄偉壯麗與眾鳥的喧囂渺小、孤雲的輕浮相比,更顯出詩人人格的高潔、偉岸,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決不與黑暗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