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蘇軾
原文:
羅浮山四點是春,橘楊梅是新。
壹天300顆荔枝,我毫不猶豫的長大做壹個嶺南人。
翻譯:
羅浮山接下來的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楊梅每天都很新鮮。如果我每天吃300個荔枝,我願意永遠做壹個嶺南人。
其中“壹天300顆荔枝,毫不猶豫長大做嶺南人”這句話最受歡迎。後人以為東坡先生是來贊美嶺南風光的,以此表達對嶺南的懷念。其實是東坡先生唱了壹首充滿苦澀的甜蜜贊歌。
擴展數據:
徽州壹絕的創作背景;
邵生三年(1096)寫於徽州。嶺南、廣東在宋代是蠻荒之地,大部分有罪的大臣都被流放到這裏。此處移客貶官,常引諸多哀歌,東坡則不然。在這首詩中,他表現了他壹貫的樂觀、曠達和無憂無慮的精神,也表達了他對嶺南風光的熱愛。
《徽州壹絕》作者簡介:
蘇軾(1037 ~ 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字何中,號東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人。蘇洵的長子。嘉佑二年進士(1057)。除了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
先後被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潁州。元豐三年(1080),黃州被誹謗罪法降職。後來被貶到惠州、儋州。宋徽宗,原諒我。死在常州。追文忠。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擅長寫作,工科詩詞書法。余詞“豪放不羈,不喜切隨節奏”,題材豐富,意境廣闊。它突破了唐末五代、宋初以來“詞為彩科”的傳統藩籬,以詩為詞,開創了豪放派,對後世影響很大。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百度百科-惠州壹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