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楊貴妃其實並沒有死?馬嵬坡縊死的是個侍女

楊貴妃其實並沒有死?馬嵬坡縊死的是個侍女

楊貴妃畫像

從陜西省漢中市翻越秦嶺到古都長安,儻駱古道隱藏著楊貴妃的生死之謎。馬嵬坡縊死的只是個侍女,真實楊貴妃遠走日本渡晚年去了?何出此言? 楊貴妃,唐玄宗的寵妃,名楊玉環,號太真,天生麗質,姿質豐艷,被譽為古代四大美女之壹。白居易《長恨歌》形容她“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帝王側。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古今宮闈秘記》卷三“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楊貴妃得到唐玄宗異乎尋常的寵幸。 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發動叛亂,楊玉環隨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軍隊嘩變,逼玄宗誅楊國忠,賜楊貴妃自盡。在愛江山還是愛美人之間,壹個統治大唐帝國40余年的天子,最終卻沒有能力保住壹個愛妃的生命。六月十四日,楊玉環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

另壹個歷史版本是,當年的楊貴妃未死,是宦官高力士密換宮女替死。楊貴妃被調包後,從儻駱道入漢中,再沿漢江水路入長江到達揚州,最後飄洋過海去了日本。這就是歷史的詭秘之處。 詩人白居易於周至做都尉時,曾壹度詳細考察了楊貴妃之死,寫下不朽的愛情詩篇《長恨歌》。歌中描述“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等詩句證明楊貴妃沿儻駱道逃走,東渡日本安享晚年。 近代學者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後面假設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嘩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決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說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回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 值得註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後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