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梅花》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淩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壹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墻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
“墻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淩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
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壹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擴展資料
壹、古詩原文
《梅花》
作者:王安石(宋)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二、白話譯文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麽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三、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熙寧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淩霜的梅花有著***通的地方,因此寫下此詩《梅花》。
百度百科-梅花 (王安石詩作)